首页 ⋙ 乡村振兴
黄河故道“绿生金”
2023-12-01 11:49:21 来源:新华社

秋叶随风而落,山东聊城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好似铺上了一层黄绿色地毯。这几天,林场场长申中文正和技术人员一起,查看新培育出的无飞絮雄株毛白杨的长势。“再过一阵,约30万棵无絮新树种会被栽植到外省。”他说。

冠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因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土地沙化严重,且旱、涝、碱、风、沙并存,“大风一刮不见家,庄稼一年种几茬,十年九年被沙压”成为那时村民生产生活的写照。

毛白杨高大挺拔,生命力强,生长迅速,能防风固沙。申中文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冠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毛白杨,并建起万亩林场。

“我们还汇集了2430份毛白杨种质资源,建设了种质资源库,并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林木良种遗传改良研究,不断选育新品种,让树木进一步产生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申中文说。

这是2023年7月12日拍摄的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一角。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摄

多年来,冠县按照“整平沙丘、林水同治;统一标准、规范栽植;农田林网化、农林间作化”的模式,持续在沙化土地区域前沿营造防护林带,全面建立林长制,鼓励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让一个个“沙窝村”蝶变为“果园村”“明星村”“产业村”……

走进万善乡西瓜种植基地的大棚,一排排瓜苗绿意盎然,小小的西瓜油亮油亮。

西元坊村村民郭世磊是大棚的技术指导,他说:“黄河故道的土壤种出来的西瓜特别甜,这一茬马上上市,市场价能到10元一斤。”

今年,当地集中建设32个日光温室大棚和1个高标准育苗棚,实施“跨村联建”,全乡32个自然村均可免费“认领”1个大棚打理,由乡里提供苗和销路,收益归村集体,村民可以在此打工、学技术。

记者看到,大棚内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乡党委副书记郝小翠说:“大棚亩均年收益达10万元,现在各村都在棚里铆着劲干。”

兰沃乡大曲村的油桃大棚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赵吉朝说:“全村的1200亩、760个油桃大棚,能使村民人均年增收7000多元。附近很多村民都来我们村找活儿干,一天能挣120元。”

冠县航拍图。县委宣传部供图

“果盘子”鼓起“钱兜子”,点亮群众的好日子。目前,冠县农田林网化面积110万亩,林果面积40万亩,其中优质经济林16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全县有恒温库37座,年贮存能力4万吨;果品产业年产值13亿元。

冠县林业局局长郭峰巍说:“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我们这里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已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