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杭锦旗谱写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12-02 19:58:18 来源:澎湃新闻

杭锦旗谱写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新篇章

阴山南麓、九曲黄河,风景绮丽,大漠草原共一色,河渠与湖泊点缀其间。穿沙公路绵亘蜿蜒,库布其沙漠浩瀚无边,七星湖水明如镜,摩林河温泉温暖心扉,“活化石”古如歌令人陶醉……绿色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

杭锦旗作为全黄河流域流经里程最长的一个旗县和鄂尔多斯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发挥杭锦旗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努力把黄河生态保护好、把沿黄产业发展好、把黄河文明传承好。

把绿色作为底色 发展才更有亮色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为了更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杭锦旗249公里,横亘东西180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将杭锦旗分为北部沿河区、南部梁外区。每年黄河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受气候和地域环境影响,杭锦旗每年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凌期长达120天。凌汛期水位壅高、防洪压力很大。而毗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沙海漫漫、湖泊萎缩、绿洲沙化,生态环境恶劣。

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

沙可掩水,水亦润沙。如何抓住水沙这层关系,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杭锦旗人开始了认真的思考。

最终决定大胆创新,实施“引凌治沙”,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之后再退还黄河,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真正做到了变水害为水利。巴拉贡镇玉米田

目前,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沙水相连,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沙漠腹地还有了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长期栖息,新增造林40多平方公里。库布其沙生植物园占地5000多亩,栽植了当地以及从世界其他地区引进的稀有和濒危的沙生、旱生植物500余种

治沙的路,杭锦旗人走了很久,未来还将一直走下去。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绿化杭锦行动,全面推进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突出打造黄芥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点。“十三五”以来,全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251.42万亩,累计完成草原围栏封育建设43.47万亩,草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吉日嘎朗图镇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以黄芥壕嘎查为核心,重点实施造林绿化、盐碱地改造、甘草种植等工程,项目区总面积8.5万亩。在嘎查附近重要交通干线和杭锦淖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主要栽植胡杨、柽柳、沙枣、山桃、山杏、垂柳等防沙固沙树种;在村民房前屋后及庭院栽植苹果、梨、红枣、海红果、枸杞等经济树种。巴拉贡镇山湾村育苗棚种植

构建以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农牧业体系

黄河弯弯九曲转,沙沟沟产业多灿烂。锡尼镇布哈岱村小杂粮、巴拉贡镇小香瓜、呼和木独镇大套子村“苹果梨”、吉日嘎朗图镇乃玛岱村“吉日客”葵花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在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过程中,杭锦旗摒弃了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模式,转而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杭锦灌区是全市最大的引黄自流灌区,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

针对于此,杭锦旗探索实行了“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高效配置黄河水资源,对沿黄灌区排干的盐碱水再生利用,提升改造灌区灌排水网络系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切实提高灌区农民节水意识。

杭锦旗正处于北纬40度农畜产品生产黄金地带,地域辽阔,空气、水质、土壤洁净度高,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天然优势。

近几年,杭锦旗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传统籽粒玉米、葵花等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经济,扩大优质牧草、青贮玉米和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以绿色、高端肉乳食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猪、肉羊、肉牛、奶牛、奶山羊和水禽水产养殖,培育农牧业新的增长点。持续做大做强塔拉沟羊肉、甘草猪肉、吉尔利阁野牛等本土特色品牌,打出打响绿色牌、品质牌、生态沙漠牌。巴拉贡精瓜熟了

“葡萄大、葡萄甜,果农笑开颜……”在巴拉贡镇精品葡萄园基地里,温室大棚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晶莹剔透。葡萄基地现主要种植“森田尼”“火焰无核”“红地球”等品种,每亩年产量约4000斤,亩产值达4万多元。这里所产葡萄个大、皮薄、肉甜,被誉为“鄂贡明珠”。除了葡萄,巴拉贡镇的香瓜、西瓜、西梅、朝天椒等都是远近闻名的热销产品。

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为了更高质量发展,杭锦旗形成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绿”与“富”真真正正结合了起来。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水沙相连映天色,风吹绿草遍地花。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杭锦大地交融。黄河是杭锦旗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黄河文化是杭锦旗的大漠风光和草原民俗得以彰显的“灵魂之水”。伊泰化工项目

近年来,杭锦旗立足文化资源优势,讲好“黄河故事”,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精心打造七星湖、黄河三盛公、越野小镇、马头湾、夜鸣沙等旅游线路。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七星湖被列入“黄河生态文化之旅”,三盛公水利枢纽被列入“黄河安澜文化之旅”。

遍赏大漠风光,重点盘活库布其水生态、金沙岭、夜鸣沙等库布其沙漠旅游资源,打响沙漠越野e族、“爱在弓弦”群英会、露营体验等沙漠越野品牌。越野车队

领略草原风俗,鼓励各苏木乡镇结合本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锡尼镇有那达慕、独贵塔拉镇有沙漠旅游文化节、吉日嘎朗图镇有万亩向日葵、呼和木独镇有冬捕节、巴拉贡镇有千峰骆驼节、伊和乌素苏木有马兰花节、塔然高勒管委会有塔拉沟羊肉文化节……季季有主题、乡乡有特色。

现在,主题多元、形式新颖的文化旅游活动充分切入农牧业,繁荣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农牧民发展生产更有干劲了,主动创业更有热情了,纷纷经营起了农家乐牧家乐、奶食品作坊、民族工艺品制作。

旅游企业也积极响应,吸纳周边农牧民就业。七星湖景区采取“公司+农牧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牧户致富。鄂尔多斯草原景区从创建以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5000多人、带动周边30多户农牧民发展“牧家乐”,年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锡尼镇周边600多户农牧民发展第三产业。

杭锦旗文化旅游业逐步形成以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和资源依托型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鄂尔多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