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大河见证滩区巨变!济南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收官 
2021-08-12 20:09:28 来源:待添加

编者按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三年多以来,长清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人为本、勇于担当、统筹施策,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着力解决黄河滩区群众脱贫迁建难题,全面打好滩区脱贫攻坚之战。

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民意为先、不断求索、百折不挠的迁建历程所昭示的经验,更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黄河滩区上,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流转了近千亩土地的种粮大户们正忙着“颗粒归仓”。不再种地的村民们则通过村里把土地流转出去,在周边几家企业里上班拿起了工资。而在全省最大的滩区外迁安置社区孝里街道“孝兴家园”,老人们吹着空调、看着电视,社区居民在小区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而孩子们不用出小区就能走进崭新的校园,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这个季节的暴雨何时会降临。

随着长清区两大外迁安置社区,约4.2万滩区群众完成搬迁入住,在滩区人口占全市接近一半、占全省超过四分之一的长清区,这一幕幕已经成为日常。

长清区归德街道滩区迁建安置区崇德苑鸟瞰图滩区

这个日常,来得不寻常——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让人充满期待。它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建设和济南“西兴”的东风而来,让原本落后的滩区迎来高质量发展;

很少有项目像它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集合了脱贫、迁建等民生热词,又链接起生态、发展的使命;

很少有工作像它一样,能上升到国家层面被如此重视,集中央、省、市、区、街道、村居之力耗时数载倾力而为;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最终实现多赢,既赢得民众口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赢来城市发展效益,成为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红线、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举。

现在看来,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不负众望。

期盼

娃喜迁新校舍。

6月12日早晨6点多,在长清区归德街道滩区外迁安置社区——崇德苑,年近八旬的朱中村村民王现伦像往日一样在楼下开始了每日的健步走。这是他和老伴搬到“崇德苑”以来新养成的习惯。

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挟沙裹浪,注入渤海。自此,大清河畔的“长清”开启了东倚连绵群山、西枕滔滔黄河的历史。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滩区成为了社会民生发展的“洼地”。黄河滩区大部分群众把全部积蓄用在了建房上,安居成为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由于黄河水患,王现伦家的房子前前后后翻盖了4次。

平日里温柔安静的黄河水,冲出河槽,裹挟着泥沙,漫过庄稼地,淹没村庄、道路和房屋。“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不仅给像王现伦一样的滩区群众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也让滩区这块广袤的土地和高质量发展绝缘。有个稳稳的家一直是无数滩区群众心底最强烈的愿望。

滩区群众王现伦夫妇唱快板。

转机在2017年出现。那是一个春末的午后,王现伦正在考虑着汛期来临之前要不要把房台再垫垫。儿子却告诉他,“再等等,村里已经开始调查摸底了,可能要搬。”

王现伦没想到,这次不但是真搬,还搬得这么快。2017年8月,山东省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其中规模最大的迁建工程就在长清黄河滩区,共涉及224个行政村、15.7万人,采取外迁安置、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四种方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上至下同向发力。省市领导多次身临长清黄河滩区调研,国家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下放了部分审批权限,合并了审批环节,后置了审批要件,使工程开工建设提前8个月。迁建工程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鉴,无成法可循,工程推进中遇到了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土地保障、工程推进堵点等困难问题。但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逐一解决。

“一家人、一盘棋、一件事”。迁建工作伊始,为有效推进工作,长清区成立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设立迁建办公室,分管副区长兼任迁建办主任,全面负责滩区迁建工作,统筹协调各项日常工作开展。紧接着,2017年10月,长清区召开全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推进大会,制定下发工作实施方案。针对该区滩区迁建涉及的外迁安置、撤离道路、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四种方式,分别成立外迁安置、撤退道路、护城堤和旧村台改造提升三个指挥部,明确了各指挥部、迁建办公室和街镇的职责。在本次大会上,长清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政府主导、街镇主体、部门配合、群众意愿、集约经济、依法依规、全面彻底”的原则,这为此后的工作落实打下了基础。

民意

搬进新居的孝里街道滩区群众接受面点技能培训。

绝不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掉队。这是对群众的承诺,是干事创业的担当。在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一切工作都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2017年上半年,长清区众多沿黄村庄公示栏贴上了《致长清黄河滩区群众的一封信》。根据省政府要求,上报村自愿迁建的群众比率须达到90%以上才可以进行外迁安置。在接下来的会议调度和入户调查摸底中,长清区有63个村、4.2万滩区群众列入外迁安置计划。

期盼之情不是说说而已。2017年8月省里发了迁建规划,10月第一轮摸底调查时,群众的支持率就已经达到90%以上。在孝里街道,就连滩区外迁安置中群众自筹资金收缴的相关工作,进展得也十分顺利。

“到了,俺们太平村村民都集中住在这几栋楼里。以后串个门儿也不远,还是街坊邻居。”6月15日下午,在长清区孝里街道滩区迁建项目安置区“孝兴家园”,太平村党支部书记一出门,迎面遇上前来采访的记者。“你知道不?俺们村是孝里街道第一个100%上交自筹资金的村庄。”他的语气里带着自豪感。这个“第一”透露着群众对滩区迁建的支持率。在滩区迁建过程中,结合滩区迁建有关政策要求,孝里面向滩区迁建涉及的39个村有房屋的正式安置人员筹集自筹资金,标准是人均1万元。从2018年3月24日孝里街道开始收缴自筹资金,到3月底前完全交付,太平村198户村民只用了7天。整个孝里街道3.1万多群众只花了半个多月。

一方面,大喇叭、广播车在街面上循环播放,街镇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加快动员、解读政策。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街道全体领导和机关干部分包到村到户,不分昼夜,放弃节假日,入村入户、挨家挨户详细讲解迁建政策和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赢得广大群众认可,签约率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分管副区长带着住建、自然资源、发改等区直相关部门去省、市各有关部门跑手续。在省市的政策和审批、立项等服务一路“绿灯”支持下,长清区外迁安置工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围绕着户型和拆迁政策,一轮又一轮的征求民意稳扎稳打。

滩区脱贫迁建,并不是只“迁”或只“建”,而是一项统筹考虑搬迁安置、经济发展、就业创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工作,要紧紧抓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坚决守住底线,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018年初,济南长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着使命诞生。作为长清区委、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该公司对孝里街道、归德街道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新型社区的建设进行投资。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再次得到充分体现,崇德苑和孝兴家园社区都位于街道驻地的核心地块,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为保证工程质量,让滩区群众住上放心的房子,同时也为了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增强区委、区政府的话语权,该平台秉承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通过招投标流程,和七家建筑企业进行合作。

滩区外迁安置社区房屋质量如何确保?区住建局作为工程质量监管单位想到了“源头管控”的办法:通过中标企业提议建材品牌,和企业、工程监管人员到厂房实地考察,最终民主决策,对主要建材实行统一平台采购,保障滩区群众安居梦。

搬出黄河滩不是终点,还要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搬离黄河滩,滩区群众离土地较远,一家一户种植已经不太现实。归德街道崇德苑社区管委会积极帮助外迁的24个村进行土地流转,2万亩土地以每亩700元至10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流转费用全部归村民所有。让种粮大户通过规模化管理提高收益的同时,也让滩区群众多了一份收入。

心情好了,收入高了。曾经世代住在距黄河不到500米的滩区群众魏吉军,现在的生活可以用美滋滋来形容。现在,卫生院离小区也就400多米的距离,走着五六分钟就到了。学校就在家门口,出门就是,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骑着自行车到五六公里外送孩子上学了。今年57岁的魏吉军已经不再务农,而是在一家保洁公司工作,每个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

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安居乐业,不但安置社区的物业、保洁、环卫等用工全部面向搬迁群众,孝里、归德街道还本着“科学规划设计,集中流转土地,大型企业开发,居民就近就业”的思路,成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组建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方面的专业劳务队伍,组织滩区居民有计划、有规模地就近或外出就业。目前,这两个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兴建劳务市场、成立中介公司,通过该渠道促进滩区群众就业。对于手里没有“金刚钻”的滩区群众,街道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进驻安置社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使滩区群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见到孝里街道孝里二村村民边庆红时,她正在做着“富贵花开”的面点。五颜六色、漂亮又精致的花式面点格外吸睛。家里的两亩多地流转出去,每年能拿到近2000元的流转费。老伴儿就近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闲在家里没事,她参加了街道组织的面点师培训,拿着资格证出去打工每月起码能多拿1000元,日子越来越好了。

边庆红及家人享受到的就业及培训服务是孝里街道大调查、大培训、大对接、大安置、大就业、实现大成效等“六大”工程的内容。为千方百计帮助群众稳定就业,这里通过线上+线下的调查方式,完成了对辖区劳动力的调查工作,一万七千多名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劳动人口,他们的技术、年龄、工种要求等悉数统计在册。

通过把劳动力输送到30多家工业企业的方式,此次搬迁的群众中,已有1.5万人实现就业,真正实现让滩区群众“迁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伴随着滩区脱贫迁建工程进入收官,滩区“行路难、买菜难、就医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迎刃而解,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如今,在两个外迁安置社区走一圈,你会发现,随着学校、医院、便民市场、污水处理厂、公交还有其他生活配套设施相继完善,这里正搭建起像

城市社区一样的便民生活圈。而这里还实现了收费“打折”的物业服务和天然气、暖气,又让这里与众不同。

希望

长清黄河公路大桥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虽立足脱贫,眼光却应落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济南“西兴”战略上来。

“家里收拾得再漂亮,老百姓兜里没钱啥也白搭。没有产业支撑,滩区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高质量发展,第一步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孝里街道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占地1465亩,旧村复垦后将新增耕地。村民搬入安置区后,因耕地距离较远,部分出现种地难问题。为此,孝里街道为推进滩区6万亩土地流转工作,引进优质高效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已经引进佳宝牧业、诺克药业、山东地旺、鲁商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流转托管土地近5万亩,为滩区群众提供5000多个工作岗位,并给滩区群众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依托滩区土地资源丰富、交通路网便捷、农业发展动能充沛等优势,长清区还在深耕产业上做文章。

这边农业企业扎堆落地,那边“十八里谷道”谷子名声远扬。近两年,长清区已经成功举办“全国蔬菜登记品种观摩会暨中国山东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开放周”、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观摩会、济南市杂粮提质增效现场观摩会,长清区小杂粮获国家杂粮首席专家刁现民点赞,“十八里谷道”品牌正式开启商业运营。今年,长清又成功申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接下来将围绕小麦、玉米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奶牛、生猪养殖等畜牧特色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说到未来产业方向时,长清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还将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滩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符合滩区发展的机械制造、新材料等第二产业,以工业化理念解决土地经营问题;依托孝堂山、齐长城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和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明清古村方峪等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山东凯瑞食品产业园、佳宝生态牧场、鼎泰牧业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滩区居民增收,推进滩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滔滔黄河水奔涌不息,见证着长清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的沃土正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记者手记

用实干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当前,长清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已经基本收官。走在外迁安置社区,到处是其乐融融的场景。路上遇见孝里街道土台子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宝,他拍着胸脯和记者说,你去问问俺村里的那些老头老太太,哪个现在不“心里美着呢”。

进入孝里街道刘营村刘太恒的家。80多平方米的房间布置精巧。孩子就在小区里上学,媳妇是小区幼儿园的老师,而他自己则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委委员,生活工作正驶向更美好的幸福。可是想当初,就在短短的3年之前,刘太恒还是孝里街道中数得着的滩区外迁安置反对者之一。现在说起这些,今年已经37岁的他挠挠头,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接着,他说,那时候老瞅着城区拆迁政策眼红,动不动就和那里的政策攀比,后来还是街道领导和村干部不厌其烦的找他深谈了几次,终于让他明白滩区迁建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让贫困群众受益,共同奔小康,脑筋这才转了弯、签了约。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刘太恒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供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他的想法也变了。他终于理解了街道和村干部的不容易,“人家起早贪黑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好啊”。现在,作为村委委员,刘太恒正忙活着动员村民接种疫苗,他说,他要多为村里干点事情。

“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生活状态已经远去,尘封在滩区群众的记忆里。当初的黄河滩区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区,而现如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滩区群众安居乐业、滩区生态不断改善,交通路网桥隧建设愈发密集,新兴经济业态不断萌发。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再美的蓝图、再好的制度设计、再美好的愿景,不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作为,加以一项一项的落实,一切都可能沦为泡影。滩区巨变背后是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是群众观念的深入贯彻,“坚定不移跟党走、锲而不舍为人民、砥砺前行勇担当、众志成城兴家园”,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瞄准目标、扑下身子,百折不挠、全力以赴落实,将工作做细做实,抓到点子上、抓在关键处,坚持问题导向,进行靶向治疗,这才让群众获得了“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