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东明黄河滩区“润农线”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2020-09-11 18:38:45 来源:大众网
  □通讯员 柳波 杨华建 报道 国网东明县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架设山东省跨度最长、单塔最高、塔身最重的跨黄河线路10千伏“润农线”。
  ◆种地全仗水和肥。而“守着黄河浇不上地”曾是东明县黄河西岸滩区的真实写照:打的深井都是盐碱水,不能用;用柴油机从黄河里提水,费用高,功率小,水还不够用。如今,一条“润农线”解决了这些烦恼:“只要轻轻推上电闸,黄河水就来了,浇地太方便了!”
  □ 本报通讯员 郭轶敏 崔浩杰
  本报记者 张思凯
  今年66岁的赵庆雨是菏泽市东明县的种粮大户,目前在两个乡镇承包了800亩耕地,其中600亩在黄河西岸的滩区。“我以前销售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两年转型包地种粮。”前几天,赵庆雨专程从黄河东岸赶到西岸来查看墒情。
  据悉,赵庆雨起初在菜园集乡承包了200亩耕地,那是一片有机井、能用电浇水的良田,只要管理跟得上,旱涝保收。赵庆雨发挥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初尝包地种粮的甜头后,目光转向更广阔的天地。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紧靠黄河岸边的长兴集乡杨庄村的耕地成为他的目标。“这里地多,适合连片耕种,而且价格便宜,一亩地也就一两百块钱,就是浇水是个大问题。”赵庆雨说。
  杨庄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分布在黄河东岸,全村5000多亩耕地,大部分位于黄河西岸。杨庄村的村民跟黄河滩区多数农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守着黄河浇不上地!
  “守着黄河沿,灌溉全靠天。丰收靠下雨,向天来要饭。”这是黄河滩区农业发展困境的真实写照。“打井到七八米深,水能用,但水量太小,而且井很快就被於死了。再往下,几十米、上百米的深井,都是盐碱水,不能用。”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赵东方介绍。为了浇地,紧挨黄河边的村子在地头修了很多水渠,用柴油机从黄河里提水到水渠,村民再从地头的水渠里抽水浇地。“用柴油机提水费用太高,功率还偏小,只能保证一部分耕地的浇水。”赵东方说。
  2018年初,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经过深入调研、现场办公,确定投资1070.26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跨越黄河供电的方案,以彻底解决黄河西岸滩区农业和农村生产用电问题。建设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鏖战,2018年12月4日,这条被命名为“润农线”的10千伏线路正式通电,结束了黄河西岸农田无电灌溉的历史。横跨黄河两岸的“润农线”,创造了山东省境内10千伏线路单塔最高、塔重最大、跨度最长等多项纪录。
  “这个工程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省、市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为滩区群众办成了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国网东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刘连海说。2019年6月,东明县供电公司又在黄河西岸的滩区架设了9公里10千伏线路,安装了4台共计1600千伏安的变压器,把电直接送到了黄河边上的4个农业提灌站。
  “只要轻轻推上电闸,黄河水就来了,浇地太方便了。电的事不用操心,隔三差五来转一圈,有什么事随时就解决了。”赵东方的高兴溢于言表。因为能及时方便地浇上水,2019年杨庄村的小麦亩产平均增加了300多斤,不少村民还种起了瓜果蔬菜,甚至建起了蔬菜大棚,地价更是直接涨到了每亩1000多块钱。今年杨庄村的小麦,多数浇了两遍水,亩产多在一千三四百斤,最高的达到1500斤。“历史上从没有过。”赵东方说。
  “润农线”带来的变化是显著而广泛的,让当地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9年8月26日,长兴集乡西黑寨、杨庄、罗寨、王高寨等7个行政村的村民代表,组团给东明县供电公司送来锦旗,上面书写着“农人欢颜感谢电力员工 润泽河滩电网凌空飞架”20个大字。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助力群众脱贫攻坚,是我们的职责和荣耀。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动力。”东明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王守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