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沿黄一带,不缺黄土,更不缺枣树。
八百里秦川自西向东而来,表里山河的汾河流域由北向南延伸,偏就是那黄河耍了一把性子,硬是将黄土地生生地切割开来。“隔断”朝北的吕梁山区域内,要不形成了“碛”,要不如同“几”字形一样,绕了个奇湾。
“碛口”地段以及黄河奇湾的岸两边,不仅枣树都长得好,枣也甜得发腻。
枣树耐干旱,又不挑剔地势,而且产量高、易成活。上世纪 90 年代,沿黄一线的村几乎都种上了枣树。中秋过后,枣子成熟,漫山遍野的枣树似红灯笼高高挂起。待到寒露时,亲朋四友挎篮提袋在枣树林打枣,收回后晾晒在院子里通风,晒后的干枣待到逢年过节就涌到市场上了。
那个年代,石楼沿黄一线的农民靠红枣树解决了温饱,生活有了些起色。
今年 75 岁的张建武是地地道道的石楼人,生在黄河边,长在黄土上。年轻时,张建武没有像别的农民一样种枣树,靠枣树持家,而是通过养蜂,用另一种方式靠枣树过日子。
退休后的张建武担任石楼县养蜂协会会长,除了自己养蜂,主要为县里的养蜂大户提供技术服务。老张了解蜜蜂、知晓蜂蜜,关于蜜蜂的生活起居、蜂蜜的营养文化,如果让他坐下来给你讲一讲,没个三天五天恐怕真的讲不完。
张建武自己喜欢养蜂,更知道养蜂的价值所在。这几年,他除了帮县里的一些蜂农指导养蜂,主要的事情是号召农民来养蜂,鼓励贫困户们去养蜂。
人是调动起了不少,但是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琢磨明白一件事:如果去养蜂,那点收入刨去人工落不下啥,自己依然是贫困户。真能指着这玩意脱贫?
石楼县裴沟乡永由村养蜂人温楼平算是琢磨明白了一些事情。吕梁日报社“六百里黄河看巨变”系列采访中,他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想通过直播来养蜂的想法。他说,这个时代变了,人们的一些消费观念在变,消费方式也随着网络化发展在悄悄转变,我们这传统的养殖方式不得不跟上时代,去改变一下。他还向记者咨询,直播设备该准备些什么?那些设备的价钱贵不贵?
温楼平已经从网上购买回十几套防护服,他想通过直播让人们来他的蜂场体验。“大城市这几年人们搞采摘,一斤草莓能卖上四五十元,我也可以通过直播让大家了解养蜂,让大家走进我的蜂场,真正体验养蜂的乐趣,还可以增加我的收入。”
今年 44 岁的温楼平年龄不算大,但是养蜂的“资历”却不短。这样看来,他对养蜂的事情琢磨的够透彻、够深入。
石楼县裴沟乡马家山村养蜂人温军平的养蜂基地摆放着两种缸:一种装水,一种装蜜。这几年,通过张建武号召,政府带动,石楼沿黄一带养蜂的农民确实增加了不少。地少,山多,不愿意走出去,宁愿守着家里几分薄地的老农民们都蠢蠢欲动开始尝试养蜂,温军平就是其中一员。
温军平以前是小打小闹,从三两箱养到现在的几十箱,家里吃的用的,孩子们上学花销基本就靠这一项收入。
前些年,石楼县立足资源禀赋,把蜜蜂养殖业作为全县重点特色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了全县蜂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确定产业发展思路,一鼓作气推进养蜂产业发展。
张建武介绍:蜂蜜是石楼的“宝”。这里是一个纯净的地方,几乎无工业、无矿区,所产蜂蜜特别好,在欧盟有机认证的检测中,葡萄糖加果糖含量远远超出欧盟的标准。
“石楼的蜂蜜是不是更甜一些!”
“那是当然,石楼蜂蜜无农业残留、无抗生素,石楼养蜂的历史很长,枣树、槐树都种植面积大,这几年退耕还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石楼也成为山西省为数不多的优质蜜源地之一。”
张建武坦言,受交通、销路等综合因素制约,石楼沿黄农民过去尽管守着优质蜜源,生活却并未有大的改善。
这些年,在脱贫攻坚大潮中,在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大力支持和牵线搭桥下,石楼县引进了深圳企业家投资成立山西善农蜂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系列蜂产品,开展欧盟有机认证,申报并通过了农业部的“地理标志”认证。邀请“中国质量万里行”蜂业专业委员会到石楼调研指导,并被列为国家蜂产业体系试点县。
在这中间,张建武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县里组建养蜂协会后,张建武作为会长,通过开设蜂学专业班,并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制定蜂产业专项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了“空中农业”示范建设,建立了 10 个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发展规模化蜂示范户 80户。
蜂养起来,还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有正规的销售渠道,何愁发展,何愁市场?
石楼县还借力“槐花节”,积极推动与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乐村淘等全国性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建起了广泛的网络营销渠道。建立了“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养蜂合作社,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制定了养蜂产业奖补政策,对养蜂户新购 1 箱蜂,补助 100元,对从事养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 3-5万元贴息贷款。健全风险保障机制,针对气候异常造成蜂蜜减产的问题,由金融部门牵头,引入“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保障每群蜂最低的生产饲养成本。
2018 年年底,我国首批“蜂业工匠”发布,张建武名列其中。领完“蜂业工匠”证书后不久,张建武又忙于养蜂指导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养蜂产业推广下去,让石楼蜂蜜卖得更好,让更多乡亲不仅脱贫,更要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