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暨2022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当日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桓占伟主持。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何秀敏,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先后致辞。
孙君健指出,组织撰写出版《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并编制发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是该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成果和具体举措。围绕黄河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河南大学正在依托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筹建黄河学院,建设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计划每年都将推出一期《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努力把黄河文明和“黄河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有效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何秀敏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安危系于黄河。河南大学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二十年来一直致力黄河文明与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黄河学”学科概念,初步构建了以“黄河学”为基础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能够付梓,凝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充分体现了河南大学厚重的学术积淀和文化底蕴,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勇于担当、久久为功。
李庚香表示,此次新书发布和新年论坛,是发挥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自觉担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历史重任的具体实践。“十四五”时期,河南大学将开启“黄河学”和“新宋学”研究新篇章,需要构建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黄河学。
开幕式后,举行了《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仪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主持。
报告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基于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形成了战略篇、生态篇、经济篇、文化篇等4篇25个章节构成的总体架构。提出了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12345”战略,“1”即一河,聚焦“幸福河”这一总目标;“2”即两区,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示范区;“3”即三带,美丽生态带、活力经济带、魅力文化带;“4”即四优先,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科教优先、民族和贫困地区优先;“5”即五战略支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战略、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战略、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战略。
报告提出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四大战略及十大工程,即打造集中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文化带、创新性构建中国特色的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进行活化保护、融合性发展黄河流域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业,实施黄河流域重大考古遗址的保护修复工程、黄河文化综合展示工程、黄河流域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工程、黄河流域多民族交融国家示范工程、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融合工程、黄河文化典籍整理工程、黄河流域古都复兴工程、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工程、黄河文化国际化传播工程、设立黄河文化研究重大科技专项。
报告提出了加快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构建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发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跨界区域合作,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