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锋)近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方案》紧盯甘肃黄河流域重点生态问题,分区分类部署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方案》提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紧扣水源涵养能力提升、防风固沙能力提升、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压力降低5个方面,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系统改善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创新多元化投入和监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
《方案》明确,以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黄河首曲湿地为重点,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湿地群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加强对高原湿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提高湿地涵养和调蓄水资源能力,保障野生动物迁徙生态廊道安全,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
《方案》提出,实施平凉市林草生态扶贫及储备林建设项目,适度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提高生态效益和农民收益;实施庆阳市全域林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全面保护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系统,加快建立健全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突出对祁连山原生态的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管护利用长效机制;科学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防治水土流失,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升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方案》明确,到203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保护大见成效,水源涵养能力和防风固沙能力显著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压力明显降低,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