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轮播图
【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吕梁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一)】筑牢黄河安澜的生态屏障
2022-01-09 21:27:42 来源:央广网

【开栏语】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蜿蜒5464公里,几千年奔流不息。

历史的时钟拨回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首次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吕梁,黄河中游重要节点城市,流经4县19乡110个行政村,流程296公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吕梁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千钧重任。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强调,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为了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两年多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实施了生态建设、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等一系列全新实践,“母亲河”畔奏响了一曲曲优美的幸福华章。从今天起,《吕梁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今天播出第一集《筑牢黄河安澜的生态屏障》。

(一)筑牢黄河安澜的生态屏障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个充满希望的定义,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在吕梁,巍峨雄壮的吕梁山脉贯穿全境,为中华母亲河黄河腹地新添活力,也筑起了生态屏障。没有良好生态的涵养,就没有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而对于曾经生态脆弱和深度贫困交织的吕梁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现场同期】:造林合作社点名

这是一支特殊的造林队伍,他们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由老人和留守妇女为主组成,他们都是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的村民。

【同期声】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村民 徐海亮:种树二月就开始了,能干到十月份。从开始在大棚里育苗,把那一块弄完了,草上来就铲、锄草,草锄一遍它就又长起来了,再锄草,这两天前面大棚里面还能做营生,起苗子。反正是一年下来就能挣一万三四千元,有的挣一万七八千元,我们村里这两年只要是勤快的,日子都变好了。

植树造林每天可以赚上100块钱,两个人搭档,一天能种八九百株树苗。既能绿化环境,又能赚钱,这样的好事过去想也不敢想。作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吕梁市境内91%的国土面积是丘陵沟壑区和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8.8%。瞄准贫困和生态相互交织的困境,岚县创造性地成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并逐步推广到全省、全国。吕梁在一个战场打响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战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截至2019年底,吕梁市黄河全流域1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58.5万人。如今,全市范围内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如火如荼,造林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由绿生金的故事依然延续。

隆冬时节,在柳林县陈家湾镇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示范园区,当地的老百姓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正在对核桃树进行修剪。

【同期】柳林县陈家湾镇龙门垣村村民 姚艳忠: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啥也没有,住在黄河边也过不上好日子。现在林也种起来了,一到夏天绿油油的,环境变好了。核桃和林下经济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变得幸福了。

“昔日看山愁白头,今天眺望满山金”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几年,当地坚持以荒山造林为主,林下经济、林区道路、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多管齐下,统筹推进沟、坡、梁、峁综合治理和修复,目前,沿黄河50公里区域的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

【同期】柳林县林业局局长 高治安:我们要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真正让黄河这条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相继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完成造林任务330万亩,退耕还林237万亩,通道绿化3000多公里,持续实施“3个100万亩”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上升到全省第三。近五年,全市年降水量平均值增加81.8毫米,达到548.5毫米;沿黄四县流入黄河泥沙量每年减少700多万吨。如今,贫瘠的山坡地陆续退耕还林,八百里吕梁山从南到北一片林海。

 

记者:耿瑞山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