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保护
给黄河系上“绿飘带”,郑州这样做
2024-12-21 00:00:00 来源:澎湃新闻

黄河之畔,天地之中,郑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12月20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滔表示,五年来,郑州市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牢记嘱托、肩扛责任,深入研究谋划、迅速推进落实,在全流域率先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呵护“母亲河” 、打造“幸福河”的郑州篇章。

谋定落实“新蓝图”

5年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规划方案体系,科学谋定黄河战略落实‘新蓝图’。”王滔表示,郑州坚持以黄河战略为统揽,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完善机制,形成强力推进工作格局。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了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起步区建设方案,划定了核心示范区范围,明确了“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

与此同时,郑州还配套编制了“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生态综合治理、防洪与水资源、文化博物旅游等N个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初步构建了“1+1+1+N”的规划方案体系。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库,五年来累计谋划实施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览馆等300多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幸福河”初具雏形

建成76.5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

王滔介绍,郑州深入落实黄河保护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23年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较2019年提高13个位次,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到Ⅱ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建成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实现沿黄环境治理常态长效。

据介绍,2020年以来,1800多个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黄河郑州段“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坚持“三滩分治”,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绿化提升4.9万亩、造林绿化2.4万亩、修复湿地1万余亩,建成惠济到中牟76.5公里的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基本实现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滩区自然化、河流清洁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河”初具雏形。

树立节水“新标杆”

深层地下水水位稳居全省第一

王滔表示,郑州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落实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科学编制新一轮城市空间规划和水资源要素保障实施方案,统筹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地下水、中水等水资源使用。

高标准完成黄河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违规取水现象基本消除,黄河干流取水量由2019年的4.18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79亿立方米。大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水,向全市生态水系补水。高效能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建成再生水管线370公里、实现四环以内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累计创建市级以上节水型载体511个。持续压采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打造发展“新高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

王滔介绍,郑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持续加强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

近五年,郑州市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累计增长33%和1.8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平均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市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6.4%。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统筹规划枢纽经济区,持续放大枢纽物流优势,四条丝路协同发力,交通物流体系与区域、城市、产业互动融合不断加速,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

“惠”河“济”民

打造黄河滩区综合整治高标准样本

惠济区作为郑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如何开展生态保护?发布会上,郑州市惠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晓锋介绍了有关情况。

“惠济区完成辖区93个排污口溯源整治,索须河、贾鲁河等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完成花园口镇1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沿黄村庄近4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启动黄河支流枯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孙庄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李晓锋说,黄河惠济段成功入选“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李晓锋告诉记者,下一步,惠济区将不断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制定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准入清单,严禁新增落后产能项目落地。扶持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加大力度招引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等领域企业落地,形成集群效应,增强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污染天气应对预案,奋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排污口整治力度,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达标。

三是强化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积极谋划申报黄河滩区修复治理项目,加快推进辖区沿黄村庄生活污水出滩治理成效,加大黄河支流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切实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