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优化国土空间顶层设计,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山西牢记领袖嘱托,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将经济发展作为保证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逐步探索出绿色发展“山西路径”。
山西是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要省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从自然地理角度看,黄河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运城市垣曲县碾盘沟出境,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市、区),在山西境内全长965公里,占黄河全长近五分之一。从发展实际看,山西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区域,是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兼具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和资源型地区双重特征,是黄河流域发展基础最薄弱、生态环境最脆弱、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因此,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努力蹚出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和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为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坚实生态环境支撑。
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良好的生态基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山西是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和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面临的挑战看,山西生态状况敏感脆弱。因此,要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优化国土空间顶层设计。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前提。要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态空间分级分类保护,加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山清水秀、林茂草丰的生态空间。打造集约高效、宜居宜业的城镇空间,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促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县乡联结机制,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优质、美丽祥和的农业农村空间,建设吕梁山、太行山有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吕梁山耕”“太行山耕”品牌,保障农业建设用地需求。打造文化璀璨、风光壮美的魅力空间,围绕黄河板块、长城板块、太行板块发展,建设魅力发展区和文化绿道,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体系和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开发有序、绿色安全的能矿空间,优化能矿资源开发布局,加快推进晋北、晋东、晋中三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提质升级,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稳步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依托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晋西南汾河谷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修复天然林和天然草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场、草场蓄积量。以吕梁山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为主,建设黄河和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以中条山景观林和自然保护地为主,建设中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深入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吕梁山加强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围绕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体系,减少泥沙入河。统筹布局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支持忻州、临汾、吕梁3市18县等生态退化地区,推进生态修复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保护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脊梁。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和岩溶大泉修复治理,加强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确保湿地面积不萎缩,以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为重点,促进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
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后五年,是我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转型目标的重要时期,是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山西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要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战,“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望,要站在政治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的高度,将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打好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筑牢守护黄河安澜屏障。打好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攻坚战,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现结构性减排,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打好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聚焦太原、阳泉、长治、晋城、晋中、运城、临汾、吕梁8市,突出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太原、晋城率先建设“无废”城市,探索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全面推进绿色矿山、“无废”矿区建设,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循环利用。
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山西降雨量偏少,同时面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古贤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强化与国家水网、区域水网互联互通、互调互济,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和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管灌、滴灌、空冷等节水工艺、设备应用,建设水资源再利用、苦咸水淡化工程,提高雨水、矿井水再利用率,开展水资源利用指标和节水指标市场化交易。抓好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地表水劣五类国考断面,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山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提高生态产业化水平,让绿水青山成为转型发展的基础,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探索资源型地区碳减排模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多维度降碳。严格落实国家重点行业和区域产业准入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实现源头降碳。开展锅炉高效燃烧及调峰技术优化攻关与应用,推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开展电厂余热深度利用技术优化攻关与应用。开展钢铁、发电、焦化等重点行业节能、循环改造,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坚持“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新(扩)建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推动煤化工低碳工业流程重塑,推进绿色焦化技术发展,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推进煤基新材料研发应用,发展绿色物流,促进电动重卡应用,利用5G、智能技术改造仓储、配送等环节,减少过度包装,发展绿色低碳建材,推动绿色建筑由单体向规模化转变,支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实现多元降碳。开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推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推进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促进工业低碳发展。依托技术进步、管理方式变革,培育绿色创新生态,推进绿色发展技术集约化创新、集群化转化。创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支持重点企业申报国家能效“领跑者”,全面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创建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发展深度降碳示范工程,支持太原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碳达峰试点,探索资源型地区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省、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重点产品再制造,加快建设朔州国家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合理控制煤炭生产总量,支持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推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高效节能洗选技术研发与应用。发挥火电兜底保障作用,有序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少排放火电机组,实施火电灵活性和低碳改造,构建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提高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电力能力。加大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勘探、开采力度,推进煤层气区块探采一体化建设、致密砂岩气综合开发,完善省级干线环网,优化省级支线管网,打通外输干线管道,建设晋南、晋北区域储气调峰中心,构建瓦斯梯级利用综合体系,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加快发展氢能,重点开发“绿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与氢能一体化发展,开发氢能压缩、存储、运输、燃料电池等技术,拓展氢能汽车、氢能铁路专用车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