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将继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发力,努力建成黄河学交叉学科话语体系,入选国家新型智库,为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创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12月16日,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黄河文明中心”)建设二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心主任苗长虹展望未来。
黄河文明中心整合了河南大学文史哲、地理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是全国首个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大型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2004年获批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国家队”。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如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围绕这些问题,中心确定“黄河文明传承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与河南日报社共建黄河文化智库等。
“中心紧紧围绕中原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任务牵引提升服务决策能力,完成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给出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河南落地的关键‘智囊团’。”苗长虹说。
黄河文明中心已连续4年发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立足新发展理念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从多尺度、多维度和多源数据角度为沿黄省(区)、城市群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打分”,并给出建议,助力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绘制发展“路线图”。
为城市进行全面“体检”,“把脉”城市发展。苗长虹打了个比方:“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交通便捷等方面展开‘检查’和分析,诊断出‘城市病’、提出‘治疗方案’,目前已在郑州、安阳等城市进行实践,取得很好效果。”
立足黄河文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中心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专项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河南方案”。
“我们将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打造特色高校智库,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提供更多学术支撑。”苗长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