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从文化到文创,有“艺”思的黄河文化正在年轻人中“出圈”!
2024-02-19 10:43:05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定程度上讲,黄河文化孕育演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是中华民族血液里流淌的DNA、中华历史文脉延续的永动机、中华文明创新创造的思想芯片。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治河图文都活起来,积极打造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链,让黄河文化遗产为人民群众所关注、所喜爱,让文化遗产蕴含的江河情怀、先哲智慧与今人心灵相通,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用文创,诠释黄河文化新表达

从黄河流域精品文化和旅游示范带的打造,到黄河文化康养小镇的建设,再到“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培育,山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讲好黄河故事”的生动实践。

山西广播电视台连续两年联动其他沿黄八省(区)共创《黄河民歌春晚》。这道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黄河文化大餐,不仅是被广泛认知的黄河文化符号,也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山西卫视以《黄河民歌春晚》为契机,设计推出了以沿黄九省(区)的黄河地域文化为灵感来源,结合当地非遗元素而设计的春晚同款“黄河娃”限定盲盒手办。十款黄河娃形态各不相同,山西关公信俗,陕西安塞腰鼓,内蒙古博克摔跤,宁夏回族美服,青海七彩土族,河南嵩山少林,四川变脸熊猫,山东儒家天下,甘肃敦煌飞天,隐藏款则出自黄河流域最早的人类文明——仰韶文化。

小小的“黄河娃”藏于设计独特的黄河“福诞(蛋)”之中,蛋壳分为上下两体,以黄河入海口的天然双色奇景为灵感,黄色象征黄河水,蓝色象征渤海水。上下之间以黄河流域“几”字造型为接口,寓意“生命裂痕”,充分诠释黄河为“母亲河”之深意。           

把春晚的艺术创造和黄河文化价值以及当代审美需求、功能进行巧妙结合,而“黄河娃”的诞生,也让黄河文化以更加具象化的可亲、可爱的形象出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时,不断为广阔市场注入文化消费新活力。

用创新,开启龙行龘龘新运势

龙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古至今,龙文化已经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凝聚的最强符号。

陶寺遗址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一个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挖掘,大墓M3016龙盘现世,约公元前2300年的“陶寺彩绘龙盘”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与夏、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极为相似,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也有学者称它为“中华第一龙”,是罕见的文物珍品。

2024中国龙年,《黄河民歌春晚》再度来袭,“黄河娃”也进行了升级,当“黄河娃”拥抱“陶寺彩绘龙盘”,龙年限定款徽章冰箱贴,以自己的方式迎接这龙行龘龘的新一年。

用行动,助力黄河文化活态化

黄河文化在传承与发展历程中,始终流淌着求变创新的革新精神,“文创”正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载体,更能生动地、创新性地诠释黄河文化的现代力量。

山西广播电视台依托“五千集”山西特色文化产品新媒体宣传平台,不断推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黄河娃即其中一款。

在发挥资源整合及宣传优势的同时,依托“品牌IP+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完整思路,推动多产业跨界融合,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影响力。“黄河娃”产品的落地,将黄河文化作为深层灵感来源,利用仰韶时期“龙盘”元素的点缀,呼应龙年新主题,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讲好“黄河故事”。

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路径,黄河文化变得更加生动和潮流,更生活化的形式在年轻群体中落地生根,传统文化也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焕发了新的生机。

(图片由闫建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