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陕西这座县级博物馆里藏着黄河文化的故事
2024-01-05 21:10:34 来源:央广网

冬日的早晨,暖洋洋的阳光洒在位于黄河西岸的合阳这片大地上。此刻,一场精彩的合阳提线木偶戏正在合阳博物馆上演。不同于别处的黄河,经过了千里奔波,黄河到了合阳便多了几分安静与诗意。这种诗意与安静也为合阳当地的戏曲注入了不一样的感觉。

合阳博物馆诗经文化展示区(央广网发 朱石林 摄)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陕西省合阳县特有的古老提线木偶戏,民间俗称“线猴”、“线胡”或“小戏”。据传“起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合阳线腔戏有自成一家的脸谱,其特点与隋、唐的雕刻艺术一脉相承。

“木偶戏传承至今,形成南泉州、北合阳的格局,而线腔是合阳提线木偶戏的专用声腔,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55岁的王宏民颇为自豪地说。

合阳提线木偶表演(央广网发 朱石林 摄)

王宏民是合阳县提线木偶剧团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7年,王宏民担任团长后,出身于线戏世家的他大胆对线偶戏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积极推动非遗的活态化传承。“线戏发展经历过艰难的时期”,合阳的提线木偶剧团也经历诸多波折,但艺人们坚持积极备演、排练新戏、精简演出形式……传承中创新一直是合阳线戏迈向繁荣发展的底色。

“合阳人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有着独特的黄河气质。这也形成线腔既苍凉悲壮,又委婉细腻的特点,颇具秦地特色。皮弦胡、铮子和马锣也是合阳线戏特有的乐器。”王宏民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合阳当地政府对保护传承工作的大力支持下,提线木偶戏在传承中经历了“两团融合”等改革,合阳提线木偶剧团成长为长江以北唯一的专门演出提线木偶的专业剧团,形成人才共享、场地共享的局面。

王宏民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也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注重提线木偶戏的不断创新,让这种民间戏曲深入到群众当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恢复传统剧目演出等方式,让居民领略传统非遗的魅力。”

为了让合阳诸多历史悠久的非遗和文化有一个更好地展示和传播舞台,2023年5月合阳县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启用。该博物馆分别以彰显文旅形象的“在河之洲”和彰显历史文化的“在水一方”为主题,展示独具合阳特色的旅游资源、民俗非遗、诗经文化、伊尹文化、书画艺术等。

“在咱们博物馆大厅两侧是《黄河万里图》浮雕,讲好‘黄河故事’、展示好黄河文化,让合阳的黄河文化、诗经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更好地传播,这是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自身的明确定位。”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康海梅说。

此外合阳博物馆还常态化开设诗经讲堂、举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传播,使它更好地成为推动合阳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

在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内,随眼可见的是诗经文化元素,引人驻足的则是数字化的互动展区。面向未来,博物馆在自身优秀的文物基因基础上,积极拥抱“数字+”,推动文博数字化,增强文旅新体验。

“近年来,合阳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厨祖文化、诗经文化、民俗文化,致力于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气息,新研发古会阁灯笼宫灯系列,钰凝香‘合阳香’,洽川葫芦‘葫芦香包’,推出葫芦雕刻《西游记》《孔雀牡丹图》《金玉满堂》等多部文创精品。”康海梅告诉记者。

记者从合阳县委宣传部了解到,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沿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合阳县着力“全域诗画、多业融合”思路,以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核心区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服务,强化品牌营销,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重视示范带动,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景城共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