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金秋意浓。11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大展设黄河农耕文明和黄河面食文化两大主题展区,有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
栩栩如生的非遗面塑,精彩绝伦的黄河手工,铿锵有力的绛州鼓乐,好看有趣的非遗表演,既展示着新时代黄河非遗文化的新生魅力,也在积极弘扬着黄河灿烂的文明。
让黄河非遗走进群众生活,是非遗大展的选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形成和发展之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非遗大展,让群众“零距离”感受传统非遗文化之美。那一张长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剪纸,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黄河木板年画,那一个个二十四节气的山西花馍,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河文化,展示黄河儿女的巧夺天工,又与我们日常的农耕、生活息息相关。展览现场,游客络绎不绝、排队体验各类黄河非遗文化。诚然,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时代而变迁,当花馍、年画、剪纸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更让我们确信,非遗文化应当活起来,活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聚拢在生活的烟火气中。
让黄河非遗绽放时代风华,是非遗大展的初衷。汤汤大河,涓流万户,孕育了民歌、戏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延绵不绝的人间烟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呈现着黄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春节,山西省永济市长旺村的汉子们冒着严寒袒胸裸背地表演背冰,展现黄河儿女彪悍强壮的阳刚之气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武精神。山西河曲每年组织艺人制作3650盏灯放河灯,象征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接着放四季灯代表四季平安,然后是箱灯寓意明明亮亮…… 沿黄各省区正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探索融合发展的传承模式,让古老非遗传递黄河文化的新声,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彩。
让黄河非遗传承工匠精神,是非遗大展的未来。无论事面食文化,还是黄河农耕文明,传统的非遗之所以能够成为潮流,传承千年,就在于一代又一代手工匠人的心手相传。为此,非遗文化保留、非遗产品的制作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黄河非遗大展上,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演示如行云流水,让游客不禁感叹非遗艺术的神奇。可以说,精工细制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黄河非遗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精气神。
黄河非遗要在新时代继承,黄河文化必须在新时代传承。沿黄各省将以大展举办为契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共展非遗壮美画卷、合奏非遗时代新曲,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