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黄河水,文旅一家亲。4月18日上午,在黄河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将取自九省(区)的黄河水共同倒入注水台,预示着携手绘就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仪式上,与会领导使用的注水器皿非常别致,三袋足支撑器身,呈俯卧状,器身上有柄,器口呈鸟喙形状,整器制作规整,外表打磨的光润细腻。记者了解到,这一注水器皿名叫陶鬶,是黄河流域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器型,反映了我国史前先民的智慧,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标准化石。
今年3月,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张秀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鬶是古人用来盛水的器具,可以直接加热,相当于现代的煮水壶,造型像鸟。“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古时山东是东夷族少昊和太昊氏族部落所在地。他们以鸟为图腾,陶鬶是鸟类形象的艺术化再现。”
小器皿里蕴藏大智慧,陶鬹作为一种古代陶制容器、炊器,造型优美,融合了原始先民超乎想象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其实用功能至今仍在沿用与传承,是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山东地区史前文化的特征性器物。注水仪式上使用这一器皿,黄河九省区共谋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更加深刻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