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姚大新:黄河岸边的秧歌守望者
2022-05-20 16:58:06 来源:澎湃新闻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因水而建、伴水而生,黄河从区内流经60多公里。数百年来,黄河深刻影响了济阳区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厚重的地域文化。济阳鼓子秧歌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项目之一。

 

相关史料记载,济阳鼓子秧歌历史悠久、锣鼓铿锵有力、舞姿粗犷豪放、气势恢弘磅礴、情感纯朴热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地方风格。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济南市将济阳鼓子秧歌的传承保护,与公园建设同步推进。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能激活传统非遗项目的发展活力。”济阳鼓子秧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大新说,过去两年,他致力于增强济阳鼓子秧歌的发展后劲,多方培育传承人,并努力扩大项目影响力。

 

以前,黄河岸边的济阳人民在丰收之后会情不自禁地手持劳动工具手舞足蹈,形成济阳鼓子秧歌的雏形。姚大新说,鼓子秧歌的产生,与黄河有密切关联,表达了黄河下游流域的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1967年,姚大新出生在济阳区仁风镇司家坊村。村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不是正月看花灯、中秋赏月,而是跳鼓子秧歌。

 

姚大新回忆,在他小时候,村街上逢年过节都挤满了人,甚至周边村的人都来看司家坊的秧歌。姚大新不知道村里为什么有这项习俗,也不知道村民为什么那么高兴。但是花花绿绿的衣服、苍劲有力的动作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播下了传承的种子。11岁时,还是毛头小子的姚大新开始正式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鼓子秧歌。这一跳,就是一辈子。

最近几年,姚大新一直在仁风镇小学教授鼓子秧歌。他发现,目前鼓子秧歌还缺少规范的教材,搞不清楚这项民俗的具体起源、发展及演变等,这也是他打算下半生研究鼓子秧歌的原因。

 

“以前村人教鼓子秧歌,用的是土办法,将动作具象化,比如‘海底捞月’‘别井筒’‘脖里围’等,现代社会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讲解。”姚大新说,他现在将鼓子秧歌的动作与音乐联系起来,分解成几个节拍,这样人们更容易学。

 

姚大新对黄河文化的自觉保护,也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为他协调了专门的相关演出排练场地。

 

过去几年,济南市实施黄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抢救和修复工程,着力在黄河非遗廊道建设上破题,深入挖掘梳理黄河非遗相关项目,认真梳理沿黄河流域区县与黄河有关的济南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状况,以及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品牌、节庆活动。

 

姚大新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肯定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工作。借着公园建设东风,他准备大干一场:和高校相关力量合作,将鼓子秧歌与黄河文化的具体关联研究透,并将鼓子秧歌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记者: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