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敢拼博 有淄味 | 收藏2万余件黄河文物,建国家级博物馆 淄博牛人这样珍藏黄河文化
2022-04-29 21:22:39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邵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山东高青县,有位60岁的“民间牛人”用了整整半辈子时光践行这句话。他踏遍全国20多个省区市,收藏2万余件来自黄河岸边的老物件,在一间博物馆里为大家讲述黄河从民族忧患变成幸福源泉的故事。

 

这位“牛人”的名字叫王术青,他的博物馆叫述青藏古博物馆,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碑刻和拓片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博物馆;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位于黄河入海前最后一道弯安澜湾的怀抱之中。

 

用文字和器物讲述“黄河文化”

 

到高青县采访的第一站不是述青藏古博物馆,而是高青县博物馆,因为这里即将展出“大河泱泱盛世安澜——黄河文史资料及碑刻拓片展”,其中大多展品都出自述青藏古博物馆。共包括人民治黄实物、黄河风情物品、黄河农耕文化、黄河文史资料、黄河碑拓和黄河文献图书五部分,总计2000余件。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不止一个故事,就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王术青早早在这里等待,受时间限制,只能挑几个重点说给记者听——

 

展览中,有一件藏品名叫“水准点部件”,巴掌大小,上面写有“黄委会水准点”字样,被装裱在白色相框中,像一件艺术品。王术青说,历史上,黄河在高青县境内多次决口,导致高青县沿黄村庄屡次被淹,造成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为准确掌握黄河水位,1953年,黄委会在黄河高青段设置了水准点,用于测量黄河水位。“这件展品就是水准点顶部金属部件,用于表示该水准点的高度及位置。”王术青坦言,最初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是寻访了很多专家后,才得到的答案,“它代表的是我们治黄技术的进步”。

 

最珍贵的,要属30多份黄河训令。一次偶然机会,王术青得知黄河岸边的一个农户家中有一批出自民国时期山东河务局的黄河训令。“因为是宣纸,质地柔软,很多都被用来卷灯芯、卷烟,只剩下这33份,我花一万多元买了下来。”王术青说,这些训令是了解民国时期山东治理黄河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既有关于黄河两岸栽种、管理和保护树木的,也有劝导营汛官兵读书认字、学习文化知识的,还有禁止沾染吸毒陋习,规定礼仪、着装等,内容丰富。

 

还有一份共10本3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其中详细记录了济南、泺口、滨州3个河务局(段)局(段)长在1947年至1977年间,治黄工程会议、人员调派等内容。王术青说,这些内容不仅是对现存档案的有效补充,更为研究当时治黄历史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漫步展厅,从清代的《两岸风清碑》《齐东黄河龙王庙吕大王碑》拓片到民国时期的《齐东梯子坝碑》《林茂泉德政碑》《劳逊五德政碑》拓片;从修防段地图、治黄人的奖状证书、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滩区居民登记卡到黄河专用柴草秤、量沙秤、取沙筒,黄河大坝水下漏洞检测器、破冰引爆器再到沿黄居民的农耕、生活器具……数千年的黄河文化,在一行行文字、一件件器物的“诉说”下,以一种直观又亲切的方式向人们走来。

 

走遍20多个省区市,收藏两万余件“黄河文物”

 

“大河泱泱 盛世安澜——黄河文史资料及碑刻拓片展”的2000余件展品只是述青藏古博物馆的“冰山一角”。

 

述青藏古博物馆位于高青县城东南角的古玩文化市场内,相比县博物馆里的那场展览,这里有更多藏品,也有更多故事,一幢3层高的小楼被2万余件碑刻、拓片、老物件以及黄河文史资料填得满满当当。

 

当新黄河记者问——“镇馆之宝”在哪里?王术青俏皮地指了指自己,随后爽朗大笑。

 

今年60岁的王术青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自称“黄河之子”,“小时候一直听老人们讲黄河传说,那时候我心里就埋下了为母亲河树碑立传的种子”。

 

王术青开始收藏是1987年,当时从事运输行业的他开车路过邹平台子村,看见一户人家有些房契、地契和老家具,就买了回来,后来陆陆续续又收藏了些碑刻、墓志。“真正系统收藏黄河文物与历史资料,是从2005年开始的。”王术青说,或许是出于对黄河的特殊情感,也或许是炎黄子孙潜意识里的责任担当,反正他对搜集黄河文物资料的兴趣越来越浓。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2015年还牵头成立了“黄河文化征集小组”,经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顺着黄河走访,调查征集文物。目前,馆内已汇聚沿黄9个省(区)和80多个县的黄河史志以及数千件与黄河相关的碑拓、书籍、信件、奖章证书等。

 

“这些藏品都来自黄河沿岸,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黄河的光阴记忆。”王术青说,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他越觉得不能只是收藏,得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发扬光大。所以,后来王术青又开始苦心钻研碑刻拓片技术,从一开始的平面墨拓,到乌金拓、朱砂拓再到全形拓,经过反复琢磨尝试,他基本掌握了全部技法,让一件件历史文物可以跃然纸上,可以走向远方。

 

自2014年述青藏古博物馆开馆至今,王术青已向社会各界提供拓片文献资料3万多份,并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数百场。此外,他还在高青县景区建立黄河文化展览馆,并多次与各部门合作,开展像“大河泱泱盛世安澜——黄河文史资料及碑刻拓片展”这样的展览,以让黄河文化的生命力更加凸显。

 

2018年,述青藏古博物馆入选国家博物馆名录。

 

“留存文化史料、传承文化精髓。”王术青说,今后他将继续努力,做好黄河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继续以赤子之心行走在黄河岸边,把新时代的黄河精神装进博物馆,把民族脊梁的精神内核嵌入国人骨血。

 

让“黄河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和旅游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作为淄博市唯一的沿黄县,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和黄河文化遗产的高青,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3项使命任务,勠力拼搏、积极探索,将黄河文化的“静态展示”转化为“活态传承”,先后打造了以述青藏古、大地黄河情等10家民间博物馆为代表的黄河博物馆群,并建设太公广场、田横广场、漫修堂等文化场所,定期开展文化讲座、非遗展演、历史研学等活动,创新讲好黄河故事,有效实现了黄河文化与景区景点的融合发展。

 

4月28日,高青县黄河文化研究会正式揭牌仪式举行。该研究会将以黄河文化为主框架,深入系统开展以齐文化、高青人文历史为主的研究工作;接受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级关于黄河文化研究的相关课题,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好黄河文化研讨、交流和普及活动。

 

未来,高青还将聚焦聚力高端文旅产业,打造一批高端文旅项目,策划实施黄河文化传承发展“十个一”工程,积极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整合景区化村庄、采摘园、特色文农旅园区,早齐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资源,创新培育黄河农耕文明、书画艺术等手造新产品、新模式,培育“高青手造”品牌;打造“高青汇客厅”,将黄河楼作为城市汇客厅的重要节点,策划“拾梦|黄河风光之旅”“研学|文明探源之旅”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产品路线一日游向两日游、三日游延伸,打造具有高青特色、展示黄河文化的“汇客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