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谱写新时代黄河文明新篇章
2021-08-23 12:13:15 来源:中国网

黄河,是文化之河,是生态之河,更是民生之河。近期在线上举行的“新时代的黄河文明:承传与创新”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源远流长的黄河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这根和魂不能断!”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表示,今天的黄河承载着历史,也连接着未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思考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明史视野。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认为,新时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以文明史为支撑的大战略。今天的中国道路离不开中国文明底层结构。从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中起首的黄帝,到夏、商、周三代,皆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定型所在,中国文明底层结构亦孕育其中。

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看来,黄河文化史展示了多元成一体的历史脉络。历史上,黄河文化不断凝聚周边各族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成为多元文化的统一体。黄河文化具有根源性、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创新性、凝聚性等多方面价值。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之河

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患”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黄河的历史从此改写,创造了70多年黄河安澜的治理奇迹。从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到2019年习近平同志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庄严承诺,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心系黄河、心怀民生。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展开历史新画卷。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看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生态环境脆弱和资源环境的高负载,以及“与水相关”的问题和风险,包括洪水风险、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等。

黄河的跨区域治理亟须体制机制创新。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建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合作机制,具体包括黄河流域产业协同合作机制、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协同合作机制、流域治理和公共政策协同合作机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协同评价机制、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协同合作机制等。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讲好“黄河故事”不仅要研究好历史上的中华文明,也要阐发好中华民族在传承中创生的新文明形态。近年来,围绕黄河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良好势头。据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观察,相关文献中既有围绕黄河文明概念、内涵、起源、发展历程等开展的学理性研究,也有结合黄河文明与生态、环境、遗产、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的应用性研究,呈现出视角多样化和学科交叉化的趋势。但从整体来看,研究深度不足、研究论题笼统宽泛等问题依旧存在。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大课题,亟须学界提供含金量高的智力支撑。苗长虹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视角,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在研究内容方面,要强化统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观念;在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要着力推动多源数据融合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集成,用精细化的空间数据和时间序列,精确地探究黄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

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暨全球胜任力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