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与河洛文化
2020-09-10 12:50:52 来源:洛阳日报

核心提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洛河是潼关以下黄河最大支流,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河洛人的历史责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洛河是潼关以下黄河最大支流,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河洛人的历史责任。

  1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黄河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人文之河。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黄河洛阳辖区段,西自渑池县关家村东的峪家沟入境,沿洛阳辖区北界东流,至偃师杨沟渡出境入巩义,全长97公里。其中,新安段37公里,孟津段59公里,偃师l公里。小浪底水文站历年实测,1958年7月17日水位最高,达144.88米;流量最大,为17000立方米/秒。境内黄河最大支流为右岸之洛河(也称伊洛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

  黄河流域,主要是中下游地区,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代表着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所达到的高度。

  黄河文化是由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的,和我们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同步,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所谓黄河文化,从广义层面来理解,它是指在黄河流域范围内,由人类社会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层面来理解,它是指黄河流域范围内,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有关制度等。简言之,所谓黄河文化,就是孕育、诞生、发展、繁荣、传承于黄河流域的文化。

  2 河洛地区——黄河流域的中心

  河洛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及中下游之交处,正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区。

  所谓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河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一般的界定是: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大体相当于今豫西、豫中、豫北及晋南地区。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就河洛地区的范围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等都曾谈到,今开封市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等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开封在内。

  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洛阳所在的洛阳平原(或称伊洛平原)。洛阳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游冲积而成,主要包括今日洛阳市区、偃师市,也涉及孟津、巩义、宜阳、新安等县(市)一部分。古代所称“中国”“天下之中”“中土”“土中”,都指这一带。

  中原,即中原地区,通常有狭义、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广义中原,指黄河中游地区,或中下游地区,甚至指整个黄河流域,一般还包括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

  “河南”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汉高祖刘邦所置河南郡。河南郡治雒阳,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谷城(新安东)、巩县、成皋、荥阳、密县、新郑、中牟、开封等20余县,大体相当于河洛地区中东部。

  河洛地区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1959年,在偃师二里头村南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考古60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确定了夏代都城的历史地位。这应是我国“八大古都”(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中最早诞生的都城,也是最早的洛阳城。

  不管是就历史地理层面,还是就民族文化层面,广义中原的中心是河南省,河南省的中心是河洛地区,河洛地区的中心是洛阳平原、是洛阳,这是合乎史实的结论,也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

  3 河洛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洛阳市学界提出了“河洛文化”这个命题。李学勤先生指出:“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标志。”“河洛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河洛文化的内容,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早在1959年,就在洛阳市偃师马涧河沟(马涧河,系伊河支流)发现了属于裴李岗文化遗存的石磨盘一套;其遗址最早发现于河洛地区境内的新郑市裴李岗村。接下来的仰韶文化,以首先发现于河洛地区的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洛地区是它的中心区域。河洛地区又是河南龙山文化的中心地区。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河南龙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大约延续了1万年之久。迄今在河洛地区的黄河及各支流两岸,保存下来大量史前及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它们真实地、具体地记载着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多姿多彩的内容,既是河洛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遗产。

  二是“三皇” “五帝”文化。“三皇”“五帝”(我们取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说)都和河洛地区有深深的渊源关系。其中尤以伏羲、黄帝、帝喾、尧等关系更为密切。如伏羲长期在河洛地区活动,受河图以画八卦,伏羲之女溺死于洛水,化为洛神;炎黄二帝母族有蟜氏主要生活在今洛阳市境内平逢山及周围一带,今新安县青要山“实惟(黄)帝之密都”;帝喾族生活于洛阳平原,帝喾有四妃,生四子,分别为后稷(周始祖)、契(商始祖)、帝挚、尧等。

  三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黄河及其支流洛河的产物。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伏羲依“河图”画作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了。在后来的长时期里,人们对“河图”“洛书”作了种种推测、探索、解释,认为它反映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四是五大学说。儒家学说起源于洛阳,道家学说诞生于洛阳,佛家学说首传于洛阳,玄学兴盛于洛阳,理学创始于洛阳。

  五是史官文化。《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礼》中有大史、小史、外史、内史、御史5种史官。东周的老子、汉代的司马迁都是史官。王阳明称:“五经皆史。”范文澜说:“一切有关文化的记载,都归史官掌握。”又说:“史官文化的发育地在黄河流域。”史官文化,是河洛文化、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一大特色。“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官制度、史官文化应该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夏、商、周三代诸王所生活、活动的三代都城所在地,即河洛地区。

  六是文学艺术,七是科学技术,八是教育,九是姓氏文化,十是民俗文化,等等。

  研究者一般认为:河洛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地域文化(如山东齐鲁文化、河北燕赵文化、山西晋文化、陕西秦文化、两湖荆楚文化、江浙吴越文化、川渝巴蜀文化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国都文化、国家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先导性、开放性、兼容性、稳定性。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

  李先登、杨英先生认为:“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是主要源头,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根在河洛’。”又认为:“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域是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在三代时期,在全国始终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

  刘庆柱先生指出:“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谓‘核心区域’文化就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所谓‘根文化’就是国家的文化之‘根’。”

  2009年的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纪要”指出:“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她不但在地望上居于中国诸区域文化的中心位置,而且在整个中华文明的文明体系中,也处于核心位置,对其周边的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等产生过强烈影响。”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河洛文化,实际上是整个黄河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重要性,表现在她是具有本源性、先导性、核心性、主体性意义的组成部分。(徐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