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河潮评论
黄河文化的生态内涵
2023-05-05 21:39: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波澜壮阔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九省区,自西向东奔流入渤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流域农牧业基础较好,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等农产品主产区,粮肉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能源资源富集,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厚重而大气的黄河文化,正是数千年来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结晶。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角度看,在远古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就形成了马家窑文化、河套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明形态,成为黄河文化的基础;在古代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形成了系统的国家制度及其管理运行机制,创建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独具特色且较为成熟的文化体系。

进入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实施,为黄河文化的丰富拓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笔者看来,黄河文化的当代意涵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中华民族在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经济政治社会与自然生态三重维度下所造就的黄河流域文明或文化呈现;二是黄河上中下游系统、中华文明五千年赓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文明或文化成果;三是丰富的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历史遗产和自然生态景观。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和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这为我们认识、研究与丰富拓展新时代黄河文化提供了纲领遵循和战略指引。

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息息相关。

当代黄河文化的生态内涵,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一是黄河上中游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使得这一地区承载着厚重的生态安全文化;二是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业广泛分布与战略重要性,使得这一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农业文化;三是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现代工商业发展,使得这一地区促进孕育了发达的都市群和三角洲生态工农业文化。新时代的黄河生态文化就像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样,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更加熠熠生辉。

在实践层面上,当代黄河生态文化也体现为三个代表性的形式。

第一个是黄河流域国家公园建设。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黄河口国家公园创立建设的前期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在目前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中,有9个位于黄河流域。这是黄河流域生态文化资源“家底”丰厚的重要体现。

第二个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2017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已经命名了468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1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沿黄九省区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这充分表明了黄河流域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个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文化载体和体现。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约占山东省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黄河入海口所在地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因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意义非凡。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黄河生态的保护者,每个人也都是黄河文化的传播者。黄河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