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克瑞
我的老家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那地方,过去就是一个字:苦。
你问苦到啥程度,《山海情》看过吗?比那还苦焦。
《山海情》剧照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政府号召我们搬迁。1983年,宁夏第一批吊庄移民,我大哥就搬了。2012年,我们整村搬到了红寺堡。
这里一开始就是个大沙滩,方圆没有一棵树,连根拴驴的桩子也找不到。政府搞的扬水工程把黄河水提升了三百米,水甜了,路也平了,吃喝不愁了。
宁夏境内的黄河。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花钱的事,政府也替我们操着心呢:把各家的土地都流转了,统一招商引资,引进来七八家企业,有种葡萄酿酒的、有做饲料的、有搞纺织的,还有造纸箱的,老的小的都能找到活儿干。
党的政策好,自己也得加把劲呀。娃娃们去打工,我养牛。“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牛娃子一落地,就值一万块呢。
后来,我又加入村里的养牛合作社。全自动化,养几千头牛,只要十来个人。前段时间,合作社又分红,我得了两万三。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看了搬迁前我家房子的老照片,说了八个字: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这一年来,村里又有大变化:建了新学校,装了新路灯,修了地下排水……对了,还建了一个体育场,聘我当管理员。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左)和妻子(右)、孙女在自家门前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这些移民打心里说:“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本报记者王建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