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養育了無數炎黃子孫,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多次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為黃河保護立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黃河保護立法列入立法計劃。
4月9日至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圍繞黃河保護立法開展調研,第一站選在黃河流域省份陝西。
調研組指出,黃河保護立法,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量水而行、節水為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體現到法律條文中。
4月9日,調研組首先來到陝西榆林佳縣調研。這裡地處黃河中上游,縣城建在山包上,黃河在城中穿行。周圍曾經沙化嚴重,經過持續治沙造林,而今已是草木新綠、生機盎然,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榆林幾個縣的同志向調研組反映:大量遺留礦山壓佔土地,對土壤、植被、地下水含水層造成很大破壞,採空區、沉陷區既涉及地表生態又危及生命安全,亟須採取土地復墾利用、礦山植被重建、空陷區塊治理等措施,實現礦區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和提升。調研組表示,要通過調研,以法治方式推動解決這些問題。
調研組認為,黃河保護立法,主基調是保護和治理。隻有保護好黃河、治理好黃河,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才談得上高質量發展。
為凝聚立法共識,4月13日,調研組在西安召開了由黃河流域9省區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同志、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共商如何立法保護黃河。
座談會上,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克恭、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同德都提到了黃河源生態環境保護。調研組認為,黃河上游是生態功能重要地區,要提高源頭區水源涵養功能。調研組在陝西了解到,渭河北岸黃土高塬和黃土台塬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等地區,探索了塬面、溝頭、溝坡、溝道“四位一體”防護措施。調研組認為,一些好的做法,經過認真研究論証,都可以寫進法律。
“要強化‘一盤棋’引領,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的編制。”在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和內蒙古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彥苓提出了規劃和空間管控建議。調研組認為,要通過規劃推進沿黃9省區探索富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
水是黃河最突出的問題。黃河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2%,卻養育著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全國15%的耕地,人均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作為龍頭,作為一項“硬約束”指標,調研組認為,必須在控水方面劃下紅線,作出約束性、強制性要求,把重要的節水措施法定化,在法律中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
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國中介紹,陝西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建立了五組河湖長制體系,“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推進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綜合治理。調研組表示,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制定法律時要認真研究吸納。立法要明確規定非法排污、非法佔用岸線資源等污染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對於行政機關人員、相關單位及個人未盡職責、超越職責以及濫用職權的行為,也要明確其法律責任。
黃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的河流之一,現在下游地上懸河長達800公裡。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良講道,山東這個問題就十分突出,一旦發生洪水決溢,將造成生態環境災難。調研組認為,要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構筑沿黃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穩固法治防線。
針對流域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問題,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俊明、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洪波在座談會上談道,黃河流域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受威脅,生態安全形勢嚴峻。調研組認為,法律要明確建立流域突發環境事件監控預警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風險事故及其危險因素,依法進行監測、分析、預測、預警和環境影響評價等,強化流域生態環境風險防范。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素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友東提出,要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等問題,建立中央統籌、省區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調研組認為,這些完善黃河流域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要在法律中得到體現,形成一套管用、可行、能操作的制度規定。
神泉堡革命紀念館位於佳縣城西。當年毛澤東和黨中央轉戰陝北時,曾在佳縣生活、戰斗過100多天,在這裡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毛澤東為縣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調研組提出,這裡既有傳統文化,又有紅色文化,可以好好開發紅色旅游。沿黃河流域文化設施要保護好,優秀文化要傳承好、弘揚好,這很有意義。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文脈,文化根基深厚,有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各種歷史文化遺產星羅棋布。傳承和保護黃河文化是黃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要通過保護歷史文化帶動高質量發展。調研組建議,把黃河文化資源調查認定、黃河文化遺產廊道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等重要措施以法律方式加以推動,把旅游產業定位為黃河流域各省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既帶動當地群眾致富,也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對大拆大建、破壞黃河文化的,要依法予以嚴懲。
突出生態保護修復、突出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突出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突出污染系統治理、突出水沙調控、突出流域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調研,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目的是為了制定一部保護黃河的良法、促進發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