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4-09-18 10:33:06 来源:河南日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9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资料图片

生态篇

黄河很美让黄河更美

仲秋时节,三门峡市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绿意萌发。

边坡上,草籽破土泛起点点新绿;坡地里,新栽的白皮松幼苗整齐挺立。

曾几何时,这里因矿产开发,地貌景观被破坏,植被损毁导致水土流失,只剩下乱石堆砌的废弃荒山。

2023年起,渑池县将全县矿山治理任务划分为23个治理区,集中开展突击行动。高桥治理区是全县治理区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点位。

“高桥矿山开采时间长达20余年,矿区情况错综复杂,必须采取针对性举措,分类处置。”项目负责企业、渑池县会盟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波说。目前,修复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任务全面完成后,预计能恢复林地627亩、草地1073亩、耕地1466亩,实现年蓄水能力9万吨、固土1761吨。规划打造的千亩种植示范区,估算收益每年可达32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我们都很振奋。”渑池县副县长叶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渑池县作为沿黄区域,必须不折不扣、坚决治理好矿山遗留问题,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沿黄河一路向东,潮平岸阔,景色宜人。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新朋友不约而至。

除了监测到数量超过300只的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今年5月以来,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观测到了“鸟中大熊猫”彩鹮和灰胸秧鸡。优美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鸟儿的天堂”。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千钧。

2019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组织实施山区生态林、防沙治沙、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全省黄河流域共完成造林645.38万亩、森林抚育885.60万亩、黄河湿地修复2.78万亩。并在全省黄河流域建立自然保护地220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接下来,全省林业系统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林业力量。”省林业局总工程师亓建农说。

黄河汤汤东去,在台前县挥别河南,进入山东。

“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贺玮说。

2021年,一份特别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横空出世,开启了我国省际间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的新篇章。协议签订后,河南以良好的黄河出豫水质,获得山东生态补偿金1.26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如今,新一轮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补偿期限延续至2025年。与此同时,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推进,截至2023年年底,金堤河沿线的长垣市、滑县、濮阳县,伊洛河沿线的三门峡、洛阳、郑州,蟒沁河沿线的济源、焦作,均已签订协议,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我们将继续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确保一河清水出中原。”贺玮说。

水资源篇

精打细算用好管好水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

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有多少嘴喝多少水”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黄河流域各省(区)下足绣花功夫,精打细算谋长远。

“目前,流域各省(区)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流域内68%的县域建成节水型社会,66%的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副局长刘斌向记者介绍。

“河南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87.7%,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85.4%;全省黄河流域累计建成49所节水型高校,建成数量、建成率均超过省内其他区域。”河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王东说。

来自省水利厅的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河南省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用水总量152.82亿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40.4立方米降到31.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7.9立方米降到10.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25提高到0.636,主要用水效率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约用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及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持续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规范化管理,深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节水行动,高质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节水宣教效能。”王东说。

为深入推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今年7月,《2024年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工作要点》印发。“这是推动完成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责任状,也是完成‘十四五’时期节水目标任务的路线图。”刘斌表示。

2023年8月,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平台在郑州正式上线试运行,开设“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电子大厅”及“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监管端”,为支撑水权交易提供基础保障,有利于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让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杨旭临介绍,25年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不仅保障了黄河河畅其流,实现黄河连续25年不断流,更在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繁荣、粮食安全稳固、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河南省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指标均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黄河水资源管理成效凸显。

只有精打细算科学调度水资源,才能保障引黄区域供水安全。河南黄河河务局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预筹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保障全年用水需求;根据水情、雨情、墒情及用水需求等滚动编报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强化实时调度,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累计供水643亿立方米,为引黄区域构建安全、绿色的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安澜篇

健全水沙调节机制保安澜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黄河下游来水偏少,水沙关系失调加剧,河道淤积加重,河道过流能力急剧萎缩。至2002年,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已下降至1800立方米每秒,严重影响滩区安全和下游千里“悬河”堤防安全,若发生大洪水则危及黄淮海平原。

“提高下游主槽排洪能力,缓解下游严峻防洪形势,成为当时黄河治理最紧迫的问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副局长张乐天说。

位于河南的小浪底水库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1年12月全面建成。2002年以来,黄委组织开展了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6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黄河水沙调控和调水调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先后开展了人造洪峰、滞洪调沙、蓄清排浑、拦粗排细、高浓度调沙等研究实践,最终形成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水调沙理论。”张乐天说。

据介绍,2002年至2004年的3次调水调沙试验,范围涉及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陆浑、故县等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群以及上至万家寨水利枢纽、下至黄河河口近2000千米的河道,参加试验人数达45000人次以上,获得了千万组以上的科学数据。

由此,黄河调水调沙第一次由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三种调水调沙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协调的水沙过程塑造技术、试验流程控制技术、异重流塑造技术、水库-河道接续跨年度泥沙调控技术等,被国内学术界认定具有较高的科技和实用价值。

“调水调沙实施以来,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29.2亿吨,大大延长了水库拦沙库容淤积年限,水库排沙减淤效果显著。”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李鹏说。

截至2024年汛前,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30.3亿吨,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目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恢复维持了黄河下游河道中水河槽过洪能力,下游滩区漫滩概率降低至近5年一遇。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逐步下降,平均下切3.1米,改写了河床淤积抬高的历史,实现了小浪底水库以下至入海口河槽的全线冲刷。2008年以来,结合调水调沙向黄河三角洲湿地实施补水14.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河口生态环境。

今年7月9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将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可进一步增强黄河水沙调控和水资源调蓄能力,对健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黑山峡等控制性骨干工程开工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将更加完善,黄河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的重要手段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必将为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加强流域水沙统一调度,持续深化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优化调水调沙调度模式,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张乐天表示。

转型发展篇

推动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完善规划政策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电入豫通道规划建设,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区域战略的对接,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推进鲁豫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河南作为制造业大省,绿色制造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逐步构建出以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产品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7+28+N”产业链群工作部署,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构建高能级产业链群的关键抓手,以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深入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研发创新、加大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超级能效工厂、零碳工厂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做大做强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建设,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这给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说,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因地制宜加强小城镇环境治理、功能提升和特色塑造,以城带乡改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这对我省加快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实际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持续在完善体制机制、建强队伍、固本强基、提升能力等方面发力,着力完善全灾种、大应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管理的灾害应对工作体制和覆盖全灾种、全流程、全方位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全省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聚焦向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持续化和新质救援力量转变;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多元化救灾物资保障体系,用好管好我省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把应急避险作为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要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切实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我省本质安全水平。

乡村振兴篇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作为中原粮仓,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的引领下,省委省政府坚决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制定印发《河南省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河南省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健全保障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介绍,为保持粮食生产这一优势,我省发布《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加大单产攻关力度,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入手,全方位夯实产粮大省根基。

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汩汩清水流经不同的灌溉设备,滋润庄稼;位于新乡市的中原农谷,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常年带领团队扎根于此研发小麦新品种,“我们要让人们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从整地播种到培育壮苗再到田间管理,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派出粮食生产专家组深入田间进行指导;舞阳县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三角定苗播种机在这里不断被改良、迭代。据统计,全省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0.3万家,为“谁来种地”“谁来提供食物”提供解决路径。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河南省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方向,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转型。

我省不仅编制《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等引领性文件,还出台了《河南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建设绿色食品业强省。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核心技术优势,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展会、参观学习等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大型央企、重点科研院所对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在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支持。”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启表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河南扛稳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传承篇

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文旅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保护弘扬黄河文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我省加强考古研究阐释,深化文明探源研究。持续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全力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依托“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项目,持续开展仰韶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推进“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等河南兴文化工程项目。

任伟说,河南文物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着力打造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商丘黄河文化大遗址走廊,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公共服务水平,让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地标。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宏波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品谱系和服务体系,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奋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支点和核心展示区。

何宏波说:“园区将以塑造‘国家文化公园主地标、中华民族同根共有的心灵驿站’品牌为引领,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重要支撑。”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扎实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促进黄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打造“河南非遗一张图”,扎实推进非遗数字库建设及黄河流域非遗保护数字化工程,重点打造“河南非遗”新媒体平台。

“近期,我们还将上线‘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邀请沿黄九省区非遗传承人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通过线上和线下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展现沿黄九省区非遗的时代魅力,促进沿黄九省区的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全民参与黄河非遗保护和传承。”李全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