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日报》“行走黄河·看高质量发展”全媒主题报道活动侧记
滔滔大河,恢宏壮美。
11月8日至11日,在第22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联合日报社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力”要求,组成采访团来到我市开展“行走黄河·看高质量发展”全媒主题报道活动,深入挖掘亮点,讲好“黄河故事”,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滩区迁建:从“三三宿命”到安居乐业
在东明县沙窝镇3号村台,一座座“小洋楼”整齐排列,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商业等配套设施坐落其中,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住的房子宽敞明亮,还配备了自来水、天然气,这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要舒坦。”联合日报记者郭晨曦说。
年复一年的黄河水患,曾给滩区百姓留下特殊的精神印记。冲毁—筑台—建房—冲毁,以此轮回往复,许多居民陷入了“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之中。
在采访中,说起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对比,村民李永中话语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他说:“搬进大村台以后,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再也不怕水患,再也不用拉土筑台盖房了。”
滩区迁建,群众不仅安居,而且乐业。
陈佰光是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的致富带头人,他带领部分村民一起栽种黄桃,并成立了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占地1200余亩,社员100余人,吸引了菏泽周边的客商前来洽谈收购,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收益。不仅如此,六合社区还建设了两处创业车间,引进藤编、发制品、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产业发展:群众配上致富“金钥匙”
在曹县邵庄镇安庄村蔬菜大棚前,乡镇干部的一席话让联合日报记者陈文很是吃惊。“因为每天都有蔬菜大棚建设完成,我也说不清全镇具体种植面积及大棚数量。蔬菜种植面积4万余亩,拥有蔬菜大棚2万余个。”
邵庄镇属于黄河故道区,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用“一年八茬小油菜”的种植模式让土地亩收益从1500元增加至1.5万元,并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储藏、冷运、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感受着当地“小油菜”的魅力,欣赏着颇有“十里连营”感觉的蔬菜大棚,记者团一行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采访团还来到东明县长兴集乡万亩虎杖基地。
“正是因为看中黄河滩区土质好、没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特点,我们公司将长兴集乡选为虎杖种植基地。”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说。
截至目前,种植基地已种植近1.3万亩虎杖,年加工虎杖1万吨,提取白藜芦醇300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90%的份额,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产品,通过了国际认证,产品出口多个国家,成了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
“种植虎杖需要注意什么?”“企业如何带动群众产业发展?”采访组一行走到田间,边走边拍,边看边聊,簇拥在企业负责人身边,认真倾听经营、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情况的介绍。
生态保护:重塑黄河绿水青山
碧波荡漾,水鸟翔集,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伴随着习习凉风扑面而来……采访组一行还来到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美丽画卷。
“园区凭借着浩荡的芦苇、锦簇的荷花已成了多种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移途中的停歇地,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美景。”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高宪说。
据了解,该湿地公园以太行堤水库为依托,由引黄干线、太行堤水库堤坝围合而成,规划面积88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58.7公顷,湿地率96.7%。
“曹县高度重视湿地公园的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融合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四重维度的综合化开发,辐射带动了区域发展活力。”高宪告诉记者。
采访团一行一路看,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步一景、满眼皆画的黄河生态建设给记者们留下了难忘印象。 (菏泽日报记者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