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鲲鹏社区王银洞一家幸福的笑。(□记者 蒋鑫 王世翔 报道)
■编者按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致富梦”,山东自2017年8月开始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紧盯黄河滩、推进大迁建。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滩区人口14.6万人。今年5月底,菏泽已按计划全面完成滩区迁建工程建设任务,28个村台社区全部分房到户。为全面反映滩区迁建波澜壮阔历程、滩区群众生活崭新变化,深入调研如何持续抓好滩区迁建后续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本报记者赴黄河滩区蹲点采访,今起刊发“黄河滩区调研行”系列报道。
□ 本报记者 李丽 王兆锋
“扶贫路上春常在,致富村中景更新”。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细雨中的滩区迁建村台静谧而祥和,在家家户户红对联红灯笼的映衬下,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楼房格外美丽。
菏泽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3县区8个乡镇182个自然村。目前,14.6万滩区群众已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圆了百年“安居梦”。
从土房到楼房——
“汛期守着黄河,俺们睡上了踏实觉”
8月28日,雨。
行走在黄河大堤,一座高高的台基上,一排排白墙红砖的房屋映入眼帘。
“守着黄河,住在村台社区的居民却睡上了从未有过的踏实觉,再也不用担心黄河发大水了。”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网格员潘国栋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台风过境,村台内的积水2小时就排干了。”
“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多少年来黄河滩区居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所谓“筑台”就是在盖房前先用土垫起三四米高的台基,然后在上面建房子。“我印象里,村里建得最高的台基也只有4米。”潘国栋说,“搬迁后一个个‘房台’变成了统一的‘大村台’,现在村台社区的台基是5.2米,基本与黄河大堤齐平,所有的住户都在这个大台基上。”
在设计施工时,村台社区充分考虑排水问题。在六合社区,制高点是整个村台社区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小学和幼儿园所在地,然后四周逐渐降低,这样遇到汛期急雨,可以快速实现地表和地下管网同时排水。
东明县菜园集镇一号村台鲲鹏社区,居民王银洞家的客厅里,王银洞6岁的孙女王梓萱向爷爷“显摆”她画的黄河岸边的树。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开心地说:“搬新家了,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想要粉红色的墙,爸爸就给刷了粉红色的墙。对面就是幼儿园,我可喜欢啦!”
王银洞说:“房子刚分下来,孙女、孙子就天天缠着我带他们来看新家。从小就住这样的好房子,他们真有福啊!”
搬家之前,王银洞拍了老村里80多张老房子的照片,那些老房子黑瓦砖墙,低矮。“给后人留个纪念,得让他们知道,咱滩区人以前住的房子是啥样。”
站在王银洞家二层的大露台向外望去,就能看到鲲鹏社区幼儿园。“过去蹚着泥巴路,走大老远送孩子,现在坐在客厅里就能看孩子上学。”王银洞笑着说。
社区居民苏冬云的一个孩子在北京工作,另一个孩子在济南工作,以往他们回家,用不惯旱厕。进厕所拿着薰香进去,怕蚊子咬。“现在居住条件好了,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苏冬云说。
从小村到社区——
“住进新社区的感觉是方便,干什么都方便”
8月27日,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居民陈佰藏刚在社区里到处转了一圈,四处查看自来水等设施情况。
陈佰藏是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虽然退下来了,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做起社区服务工作也是有板有眼。说起住进新社区的感觉,陈佰藏就一个词——“方便”,干什么都方便。
“过去家里来个人得准备好几天,提前去买菜割肉,还得做饭做菜,很累。现在门口就是超市,坐上锅现买菜都来得及。”陈佰藏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的超市,日用百货、水果蔬菜,再也不用跑老远到镇上去买了。
中午,太阳高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很安静,每一个进门的人都必须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走进室内,窗明几净,输液室里有3个床位和50多张座椅,张保现正在值班。
他是乡村全科医师,搬到新社区后他的“办公面积”翻了一番,“想不到农村的卫生室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张保现说,原来村民有生病的,因为距离太远只能“上门看病”,他经常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就是蹚着泥巴的赤脚医生啊”。如今,搬进新社区,老百姓看病拿药方便,有医保的还可以直接在自助机上刷卡办理。
在六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国家电网服务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电力部门设在小区里的服务网点,老百姓可以来这里自助交电费。工作人员王学文介绍,六合社区试点建设了“智慧村台”。智慧村台系统可提前监测出异常数据,避免停电。
夕阳西下,站在5.2米高的台基上,老百姓终于可以平视黄河大堤了。向北望去,在一片老村拆迁后土地上,复垦地里的玉米棵棵挺拔,颗粒壮实饱满。
距离新村台社区三四百米的地方,一栋红砖的老房子作为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留下了沧桑的滩区岁月,也映衬着新村台、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群众感言
搬新家了,再也不用怕水了
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居民苏丽英:我以前在外地打工,不能照顾孩子。现在搬进新村台社区,不但住上两层小楼,还能在离家一路之隔的扶贫车间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陪伴孩子。这样的日子,千金不换!
东明县焦园乡向阳社区居民朱麦屯:搬新家了,再也不用怕水了!屋台这么高,上面水电都有,安排得好,我们高兴!大家都说,托党的福,感党的恩。原来漂泊在外的老邻居,看到社区建得这么好都回来了。
鄄城县董口镇黄河社区居民冯再国:从滩区到社区,一字之差,折射出滩区乡亲们生活的大变化。我们一定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把黄河滩建成幸福滩。我流转了500亩地种地瓜,要把地瓜粉条加工生意做大,带动更多乡亲富起来。
干部心语
我们在创造历史、见证历史
东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兴集乡2号村台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辛继梅:为了滩区迁建,我们长期吃住在建设现场。一次我在村台的路边等车,一个年轻人停下车,一定要捎着我,这让我心里感到很暖和。现在到村台上走走,看着崭新的房屋、平整的道路,看到滩区群众发自内心的笑脸,我觉得之前所吃的苦、所受的累,都值!
东明县沙窝镇党委书记邢鹏英:沙窝镇3号村台搬迁的那几天,我忙得没吃过早饭。每天一大早来村台,晚上12点多才离开。有一位群众的工作没做通,我在他家里掏心窝子聊到晚上12点多。看到滩区群众搬入村台新家后满意的笑容,我流泪了,我们在见证黄河滩的巨变,在见证历史。
专家点评
群众的笑,是对迁建最大的肯定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院副教授郑伟:昔日贫困的黄河滩现在变成了“幸福滩”。滩区群众知道,之所以能够告别“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迎来新生活,关键在党。共产党人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怕苦,不畏难,汇聚起共建伟业的强大合力。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亲人。他们不仅建起了实实在在的村台,更筑起了时代的丰碑。
群众的笑,是对迁建最大的肯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黄河滩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