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实现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9-11 09:38:51 来源:待添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从过去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宁夏的根脉在黄河、安危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也在黄河。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如何不负使命、勇于担当、创新发展思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实现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历史给出的沉甸甸的时代考卷。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时代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千百年来,滔滔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达3000年,孕育了大量的文化瑰宝,从炎黄二帝到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思想巨匠,从《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到汉赋、唐宋诗词,从四大发明到气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都诞生于此,这些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精神标志,黄河是一条文化长河、文明之河和精神之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从生态功能看,黄河西起青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北抵阴山,南至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个地貌单元、三级地形阶梯,途经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湖泊、湿地等各种地理环境,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以,黄河流域探索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意义重大。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从经济功能看,沿黄九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工业等聚集区,对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省份是农业大省、畜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肉类生产区。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中号称“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的化石能源储量达到2.1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的47.2%,同时蕴含丰富的光能、风能资源。2018年黄河流域GDP总量23.9万亿元,占全国的26.5%。黄河流域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相对于黄河中下游,上游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一直以来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处于末位,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短板和薄弱点,而且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部实现崛起和下游快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共进发展、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实现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开辟了全新视野和根本遵循。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认识的转变和深化。从根本目的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小康是否全面,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和内生变量,这就要求我们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要有战略高度。黄河是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河、兴旺之河、繁荣之河、幸福之河。只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才能牢牢把握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黄河流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因此,在从高速增长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中,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摆脱速度情结、路径依赖、资源依赖和投资依赖等,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给黄河流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留下更多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失去生态平衡,人类寸步难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意识和行为会让GDP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越来越高。所以,在实践中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以系统化的思维、强有力的手段、综合性的措施,上下游统筹、干支流共治、左右岸齐抓,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三管齐下、协同发力,还黄河水干净健康、让黄河永流长存。倡导尊重黄河、敬畏黄河、保护黄河,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环境质量底线,把住资源利用上线,严禁自然生态平衡破坏的开发和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工程项目,切实把经济活动的足迹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限度内。认真抓好面源污染,全面推开减少对农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老百姓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统筹推进森林、湿地、草原、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湖泊湿地全域化保护和整体性修复,让林更密、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草更绿、空气更清新,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以生态兴倒逼高质量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要求我们坚决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推动现有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转变;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提高生态环境标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过剩产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含量;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生态环保考核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必须坚决摒弃现有城市粗放用水机制,必须坚持以水定地、定人、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产业、城市与黄河和谐共生、相融共济,才能确保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安全性、高质量。

  彻底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在谋求持续发展中必须彻底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由依赖转向内生、由产业链条低端向高端迈进转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高效生产、循环利用,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活动足迹和资源的浪费。根据资源条件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突出优势特色、扬长补短、挖掘潜力,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宜六则”原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掉“劣”的、压缩“低”的、拉长“短”的、增强“优”的、补足“缺”的、挖掘“新”的,不断优化产业产能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多元高层次需求,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以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的绿色。

  政府和企业齐抓共管。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共同意识和共同行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做好:制定、完善、落实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用制度严格约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制定和实施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各主体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督查、奖惩制度,引导全社会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否则就过不了关、升不了职;通过生态补偿和环境权利交易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企业应做好: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加快形成绿色发展,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对资源投入依赖。  

  (执笔:沈国琴)

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