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筑牢生态保护网——黄河千里行漫记
2021-05-24 21:51:13 来源:潇湘晨报

春末夏初的芮城,黄河两岸,草木葱茏,风景如画。

良好的生态是芮城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当地发展的优势。多年来,芮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中,将保护生态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不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工湿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快芮城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的步伐。

黑龙涧小流域治理——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芮城县大王镇南辿村的小荒坡上,植树工人在抢抓工期植树造林,南辿村村民刘秀珍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说起南辿村正在发生的变化,刘秀珍如数家珍。

“村里这一片小荒坡,就不敢遇到下雨天,尤其到夏天雨季,一下雨这泥沙就冲下来,冲到这黑龙涧河道里全流进黄河了。有时候雨特别大,还有暴发山洪的危险。”刘秀珍指着荒坡下的河道说,“现在他们成天在这里种树,不仅我们村里的环境好了,也能挡一挡山洪对我们老百姓的危害。”

南辿村过去是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之一,山洪沟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山洪裹挟大量泥沙泄入是造成南辿村一带泥沙淤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遏制这一带土地沙化严重、山洪多发、泥沙入黄,守住水清底线,芮城县水利部门在黑龙涧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工程既符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容更整洁、人居更舒适、生活更富裕的美丽乡村愿景,又为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芮城县水利局副局长王迎泽介绍,该县水利部门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坚持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各项防治措施:在南辿村下游河道穿河公路桥上下游河道新建防护工程;在黑龙涧流域太平庄村附近营造花椒及柿子经济林73.23亩;在黑龙涧流域两侧通过种植侧柏60万株完成水保林建设……多措并举构建起生态流域的绿色屏障。

黑龙涧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不仅有效遏制了泥沙入黄、保证黄河水水质,还将为黑龙涧流域村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

营造城市“绿肺”

在芮城县城西南部一角、与芮城县污水处理厂一街之隔,由过去一处废弃砖瓦窑转为建筑垃圾堆的所在位置,推土机正隆隆作响,建筑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地表作业。

这里是芮城县城市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暨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

据市生态环境局芮城分局局长白磊介绍,该项目设计日处理水量2.5万立方米,处理工艺采用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总面积约192亩,总投资约6563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600万元,2021年12月全面竣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原先的污水处理程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污水,从周边管道排出,经由周边葡萄涧13公里的土沟后排入黄河。”白磊向记者介绍道,“污水如果出现富营养化,排入黄河,将会造成水质的污染,水藻聚集,甚至影响黄河的生态系统平衡。”

为了进一步改善排入黄河的水质标准,芮城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论证,配合截污导流工程,确定在污水处理厂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具体作业程序中,芮城县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入人工湿地中的复合流潜流湿地,通过微生物、物理、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后,再排入表流湿地,以此稳定潜流湿地出水,并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

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在不同水深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水深较浅的地方种植芦苇、蒲草等,水深的地方种植水藻、浮萍、深水藕等。同时,对湿地进行水土保持、种植垂柳、紫穗槐和池杉等湿生乔木。

“通过人工湿地建设的生态环境以及化学作用,让流入湿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避免流入黄河的水体对整体水质产生影响。经本工程处理后,主要指标出水水质由地表V类提升至地表水IV标准。该项目的日处理污水量可达到2.5万立方米,满足9万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需求。”白磊说。

该人工湿地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消减化学污染物,改善入黄断面水质,处理原水可用于补充城市景观和绿化用水,进一步改善芮城生态环境质量。新建的生态湿地公园,还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新亮点。(记者 朱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