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
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调研报告
2023-06-30 23:51:35 来源:待添加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强顶层设计,2019年,我省成立了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统筹推进建设工作。抢抓建设机遇,将碑林博物馆、黄帝陵祭祀、渭河文化遗产带等14个项目纳入国家储备库。积极保护传承,确定了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谋划布局主体功能区、推进基础工程建设,20个景区入选国家级黄河主题旅游线路。但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一是组织机制还需健全完善;二是资源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四是生态保护问题需要重视;五是人才经费投入不足。下一步,应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工作合力,高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加强管理保护,摸清家底建好数据库;三是突出文化引领,构建陕西黄河文化品牌体系;四是坚持绿色发展,讲好陕西黄河生态治理故事;五是创新融资模式,保障资金支持;六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古代文明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陕西的机遇,大有可为。

一、基本情况

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加强顶层设计。2019年,我省成立了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办公室会议制度,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专班,组织编制《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对我省《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统筹推进我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目前,我省规划已通过省领导小组审议。按照建设目标,到2025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到2035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将全面建成。

2、抢抓建设机遇。将碑林博物馆、石峁遗址保护、黄帝陵祭祀、渭河文化遗产带等14个项目纳入国家储备库,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亿元。成立专班对我省黄河流域非遗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78项、省级566项开展普查和记录。深入挖掘陕西黄河流域蕴含的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进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约700亿元标识性代表性项目建设。发行文化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4个,支持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馆、宝鸡秦腔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3、积极保护传承。确定了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谋划布局主体功能区、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推动沿黄公路整体提升,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建设提供保障。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黄河之歌》,推出交响乐《永远的山丹丹》、话剧《路遥》等一批作品,打造《长恨歌》《延安 延安》等70余台特色演艺节目,建设陕北民歌博物馆、“黄河文化记忆”主题数字图书馆,今年投资实施沿黄重点文旅项目300个,与沿黄甘肃、山西签订文旅合作发展战略协议,20个景区入选国家级黄河主题旅游线路。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组织机制还需健全完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员单位众多,部门联动、共商共建的常态化机制还不健全,工作合力发挥不够,统筹协调不够,延缓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度。

2、资源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我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9870处,其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处7个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6处33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2处;现有博物馆285座。遗产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类型复杂多样,沿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保护投入力度参差不齐,详查与评价工作开展不够。省级层面尚未建立比较全面的黄河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还处于原始放置状态,自然侵蚀严重。

3、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一是资源保护力度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优质文化项目谋划和储备力度不足,许多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未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存在重资金申请、轻后期监管的情况。二是黄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对黄河文化的感知尚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度系统、多样创新的精品内容。不少文化遗产没有充分的研究发掘和活化利用,尚未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三是交通设施有待完善,沿黄公路全线以二、三级公路为主,部分县沿黄公路等级较低,制约发展。

4、生态保护问题需要重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紧密相关。公园建设涉及的重点项目基本为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扬尘污染、规划外乱引水、违规开山采石采砂、违章建筑等问题值得警惕,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等现象时有发生。

5、人才经费投入不足。目前从事黄河文化研究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短缺,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黄河精神挖掘阐发不足。目前,经费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社会资本尚未进入,投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各类投融资渠道未得到有效利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我省经济促进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三、意见建议

1、强化工作合力,高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我省规划出台,同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领导小组应做好与国家层面衔接,及时完成我省规划报送工作,为我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规划引领、顶层设计。二是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

2、加强管理保护,摸清家底建好数据库。一是我省境内黄河、长城、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在分布空间、文化内涵、承载实体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重叠性,应协调好三大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避免空间冲突和重复建设。二是开展全省黄河流域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资源、遗址遗迹资源、革命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全面系统掌握资源保存状况,分类统计建档,建立全省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三是开展系统性保护,逐步建立省、市、县各级黄河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3、突出文化引领,构建陕西黄河文化品牌体系。一是借鉴河南、山东等地做法,建设我省黄河国家博物馆,对黄河文化的内涵进行整合与展示。二是坚持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通过物态化、活态化、业态化手段,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活化为旅游产品,促进观光休闲度假、专题旅游并重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实施精品项目。以周秦汉唐盛世都城文化为承载,做精做强华夏历史文化游、丝绸之路休闲游等体验品牌。

4、坚持绿色发展,讲好陕西黄河生态治理故事。一是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黄河流域生态脆弱,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避免大拆大建,严把人工湖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二是推动黄河文旅与生态产业相融合,推出一系列反映生态修复、讴歌时代的文化精品。讲好我省黄河生态治理故事,面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华文明的治沙治河与自力更生的精神底蕴,弘扬中华文明“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

5、创新融资模式,保障资金支持。一是设立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项建设资金,拓宽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渠道。二是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入力度,统筹省市县现有的专项资金渠道。优先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产品纳入文化旅游惠民平台予以支持。提升周边环境、沿黄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防止建设项目一哄而上,盲目仿照、盲目攀比等无序建设问题,防止不切实际的建设给地方政府造成负担。

6、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一是设立陕西黄河文化研究智库。深入挖掘陕西黄河流域蕴含的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二是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三是梳理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尽快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黄河文化重大学术和应用成果。

(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