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保护“黄河大合唱” 5月11日,记者从第五届丝博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了解到,陕西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400多个重点项目。多位院士专家智慧碰撞,为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省谋划梳理400多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项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干流在陕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5%。据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介绍,我省谋划梳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五大方面重点项目400多个。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深化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达60. 6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左右。加强淤地坝建设,累计建成3.4万座。专项排查黄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排污口,2020年黄河流域国考断面I-Ⅲ类水质占比达87.5%。
我省加快推进黄河小北干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有序实施渭河、泾河等重要支流防洪治理,2020年全省实际用水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以科教优势挖掘创新潜力,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用。以区位优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依托自贸试验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资源优势保障要素供给,加快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以文化优势讲好陕西黄河故事,印发《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三省签署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框架协议
据了解,我省加强与沿黄省区合作,高规格承办协作区第31次联席会议,开展黄河流域重大项目推介活动,陕甘两省签署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山西、甘肃两省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制度,与河南、山西稳步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防洪体系,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逐步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当天论坛上,陕西、山西、河南省发改委签署了《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院士专家汇集智慧 共谱保护“黄河大合唱”
据张晓光介绍,举办此次论坛,围绕“协同大治理 共建幸福河”这一主题,共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可促进沿黄省区深化合作、共同保护治理黄河的切实行动。当天论坛上,在研究黄河战略方面卓有建树的院士专家们汇集智慧,凝聚共识,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了提供富有建设性、创造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说,如今黄河水沙治理获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改善,向好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但是仍有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生态环保,整体流域统一谋划,因地制宜,针对性保护、修复、治理;保障长治久安,管控水沙节约集约用水,资源不足,量水而行,由粗放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黄河治理是一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交叉深入融合去探索解决。”张国伟院士认为,西北地区和陕西应做出突出努力与贡献,对接配套国家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国家九大生态功能区中鄂尔多斯、秦岭地区的研究建设等,“誓保神州黄河魂,永志中华日月长!”张国伟院士作诗说。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做了《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创新技术与发展前景探索》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做了《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若干科学问题》报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等均从专业、新颖的科技、人文角度,阐述了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