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
陕西潼关探索黄河流域“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2021-04-30 11:36:28 来源:待添加

为扎实推进潼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潼关县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抓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美化。推进潼关黄河台塬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加大对候鸟迁徙地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湿地范围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加快推进修复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水利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对水源地、河流水域岸线、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

二是全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科学调控水沙关系,健全水土流失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入黄泥沙。切实提高防洪水平,推进渭河右岸潼关堤防零起点、列斜沟入渭口堤顶道路硬化、绿化及亮化,双桥河重点段防洪工程、潼河入黄口堤防工程等重点工程,形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水务、气象、国土、环保等合作共建、数据共享,建立灾前监测预警,灾中联动指挥,灾后调度救援的综合联动支撑平台,夯实水库、陂塘、尾矿库、滑坡区、山洪灾害威胁区等重点区域的预警能力,有效应对处置险情。加强防洪减灾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减灾应急队伍建设,推进潼关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程。

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抽黄供水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港口抽黄工程。提高自产地表水可利用量,大力挖掘地表水开发潜力,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强机井管控,慎批慎建灌溉机井。重点实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推进工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突出海绵城市建设,广泛建设节水型机关、学校、企业等,推动公共领域节水。开展用水“双控”行动。全面扎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进取水许可证明确取水权,鼓励开展水权转让,盘活水资源存量。

四是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尾矿综合利用,带动黄金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电商平台开辟潼关黄金网络直销通道,拓宽黄金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大黄金”产业生态圈。打造潼关古城为主要特色旅游核心,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带、黄金旅游发展带以及北部古城文化体验区、中部台塬休闲旅游区、南部秦岭山岳观光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建成千亩大樱桃示范园、千亩优质黄金桃基地和千亩设施果蔬基地。加快“潼关花椒”品牌创建。按照“稳定生猪、加快发展种鸭、注重特种养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以中陕核和聚泰为龙头,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继续招大引强,加快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山“三废”的综合回收利用。推进完善商品展示交易、货运服务、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全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重要的现代物流聚集地。

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加大对十二连城、马超刺槐、杨震家族墓、潼关古城水坡巷等文物遗址保护和开发。加强“黄河老腔”、“古战船”、“背花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加强黄河流域潼关段党史、军史、革命史的系统研究,做好革命文物、文献的征集和保护,建设黄河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黄河文化传承新载体,推进具有潼关特色的历史文化地标建设。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加强黄河文化对外宣传,强化黄河题材文艺创作。打造黄渭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展现潼关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魅力。

来源:陕西黄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