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77年伏秋大汛不决口 看山东治理黄河如何发力
2023-12-12 21:41:0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济南11月17日消息(记者刘博伦)日前,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自人民治黄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的保护治理,基本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山东河段建成各类堤防1543公里、险工控导273处,有力保障了77年伏秋大汛不决口。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近800公里,其中山东黄河干流628公里,占‘悬河’总长度的80%以上,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尹学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方面,山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山东黄河防洪安全顶层设计

积极参与顶层设计,配合完成“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开展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以河道和滩区、东平湖蓄滞洪区、河口地区为核心,分别编制新阶段综合治理提升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印发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山东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行动方案。初步构建新阶段山东黄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框架体系,统筹谋划山东黄河保护治理总体布局,系统推动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二级悬河”治理、东平湖和河口综合治理。

提升山东黄河防洪减灾能力

防洪工程体系更加健全。已建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功能,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800多公里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险工、控导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堤防抗洪能力、河道泄洪能力显著提升,东平湖蓄滞洪能力明显改善,现行清水沟流路稳定行河47年。在建工程加快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于2022年全面开工建设。96处河道整治工程中24处已主体完工,剩余72处已陆续开工建设,拟于2024年年底主体完工;22座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分两批建设,第一批12座已主体完工,第二批10座已开工建设,拟于2024年汛前主体完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位于山东滨州的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非工程措施更加完善。“四预”能力显著提升,与省气象局建立黄河山东段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流域降水预报数据实时采集、同步传输,构建长平滩区入黄支流汛情共享联动机制;建立依托三大运营商的“一键直达”洪水预警发布体系,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档升级“黄河干流洪水演进模型”“大汶河降雨产流预测模型”;建成8处防汛抢险演训基地;试点推进市、县级防洪预案编制工作。防汛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探索建立“1+N”(即黄河专业队伍+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力量、群防队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黄河防汛抢险新机制试点,持续开展防汛专家培养,组织大型防汛抢险实战演练。

黄河滩区群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持续开展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更加完善,主槽过流能力由2002年180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量级,洪水漫滩几率不断减小,有力地保障了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滩区迁建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特别是2021年,夺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洪水、东平湖20年来最高水位、金堤河11年来最大流量防御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不伤亡、不跑坝、不漫滩”的防御目标。

提高山东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水平

依法治河管河力度不断加强。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为核心和主线,加快立法,牵头起草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正式出台。深入普法,部署开展黄河保护法“十进”活动,在沿黄九市组织巡回宣贯213场次,自主打造的“法治润黄河”普法品牌获评“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创新执法,创新构建司法保障、执法联动、河湖监管“三项机制”,被水利部全国推广。

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健全,搭建科研协作平台,组建山东黄河科创中心、科学技术协会,与山东大学联建黄河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黄河下游直管河道范围内率先建成以“三个全覆盖”为主体的“大规模、成体系”天空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开展全领域、全业务、全链条数据采集,实现工程线上巡查等功能;高质量建设山东黄河智慧防汛平台,提升防汛指挥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