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独具优势、成绩卓著、潜力巨大。
抓机遇、迎挑战,展现“山东担当”
勇当“龙头”,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作为黄河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山东被称为“黄河流域的龙头”。“龙头”有优势,体现在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资源禀赋良好、龙头作用凸显、动能转换有力、文化底蕴深厚;“龙头”也有挑战,体现在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防洪减灾压力依然较大、水资源制约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黄河文化挖掘保护欠缺、区域发展协同协作不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用好优势、补齐短板,山东一定能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从《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到《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有力的举措,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充足信心、强劲动力。从更好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到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再到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合作、协调发展,都展现了山东担当。
守底线、护安澜,绘就“生态画卷”
生态保护,事关群众福祉,事关未来发展;黄河安澜,是实现“幸福河”的首要保障和先决条件。
坚持“一体化”,打出“组合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不仅要关注“河”,还要关注“湖”“岸”。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破解难题,山东以沿黄地区河湖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治理一体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环境质量。在东平湖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中,山东投资32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新增各类湿地2.6万亩。
共下“一盘棋”,守好“生命线”。从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到率先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再到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率先建立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山东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切实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凝聚“一条心”,筑牢“大防线”。近年来,山东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盯“二级悬河”突出问题短板,以黄河干流、蓄滞洪区、支流河道为架构,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以及黄河下游安全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逐渐构筑起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防线”。
谋突破、求创新,奏响“发展强音”
山东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有行动。
敢于向改革要活力。从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到创新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再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山东正在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面向未来,要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要率先在黄河三角洲、东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善于向创新要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阔步新征程,从加快建设济南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到深入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再到优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十足、未来可期。
勇于向开放要合力。开放带来进步。山东正在以制度型开放为牵引,着力提升城市群整体能级,深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沿黄省区交流协作,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通道。面向未来,山东将统筹推进陆海联动,建设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构建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汇聚起磅礴合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守护黄河安澜,奏响发展强音。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在实践探索中,山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登高望远中,山东擘画了宏伟蓝图;在深思熟虑中,山东制定了务实举措。新的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交出更加优异的“山东答卷”。(文/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