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网络名人畅游黄河入海口 感受壮观景色和谐生态
2021-12-02 20:53:32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东营报道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穿越9省区,行程5464公里,黄河最终由山东省东营市奔流入海,孕育了生机勃勃的黄河三角洲。12月1日下午,“黄河岸边是家乡——‘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观摩团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探寻缤纷多彩的鸟类世界,一睹静谧美丽的生态画卷。

 

 

走黄河变迁古道,看湿地建设成果

 

 

造化的机缘,黄河的恩赐,成就了大河之洲的“新”“奇”“野”“趣”。在河与海的双重关照下,数百万只鸟类在黄河三角洲捕食、栖息、翱翔,使这里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大家看,鸟巢上站的就是东方白鹳,它脚下是咱保护区的‘巢王’,直径有5米。”驱车在景区中游览,沿途不时会看到几只东方白鹳在芦苇荡里或是电线杆上嬉戏。据讲解人员介绍,由于东方白鹳特别喜欢在高大的乔木和电线杆上筑巢,景区树立了23根水泥杆,算是为它们搭建了“经济适用房”。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而黄河三角洲是它们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自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特别是2002年开展湿地恢复和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工程以来,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景区逐渐成为了东方白鹳最重要的栖息繁殖地,已经由从前的候鸟变为了现在的留鸟。

 

 

“2007年9月,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东方白鹳的巢穴被雷电击中并齐活,穴中有5只东方白鹳,除一只幸免外,其余四只皆死于火中,这只幸存者在巢穴的上空盘旋了20多天,迟迟不肯离去。后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找来了电工把这个巢穴清理干净,可它却又在这根电线杆上空又盘旋了17天之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情景十分感人。”关于鸟类的故事,这里还有很多。

 

 

2005年,东方白鹳首次在保护区自然繁育,今年繁殖雏鸟324只,几年来累计繁殖2278只,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白鹳之乡”。每年初冬,多种鸟儿降落栖息,来此越冬,这是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最多的时段,也是保护区科研人员特别忙碌的时段。在人烟稀少的保护区,孤身一人扛望远镜、钻芦苇荡、上人工岛、观察水鸟生息、收集数据资料,成为他们的工作日常。“近年来,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生态日益优化,鸟类由1990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

 

天苍苍,野茫茫,景区内没有牛羊,有的只是白鹳、苍鹭、天鹅、海鸥、野鸭、野鸡和更多大大小小的水禽。讲解人员介绍说:“在深秋,火红的翅碱蓬与雪白的荻花分庭抗礼,或与蜿蜒密布的潮沟水系交错,或与芦苇等斑块镶嵌,好似雪与火的交融。”

 

 

踏上一条贯穿整个柳林景区的栈道,大家一边观鸟赏鱼,一边品味曲径通幽的闲适。栈道下流动的黄河水,滋养着草鱼、鲤鱼、鲢鱼、黑鱼等野生鱼类;黄河淤积的泥土,也成为鸟类的栖息地。网络名人@梦遗唐朝随走随拍,他直呼:“太美了,感觉每一张照片都可以当作手机屏保。”

 

 

吟古人名诗名句,听黄蓝交汇乐章

 

 

保护区的终点是黄河岸边。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湿地保护、水质变化、鸟类状态等情况实时显示。据工作人员介绍,生态监测中心的启用大幅度提高了保护区科研及生态保护的能力。“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保护区不断加强智慧监管。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遥感、雷达、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全方位监管体系。对道路出入口、鸟类分布区、道路节点等关键位置实行24小时全面监控,实时掌握人为活动状况,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现状的实时监测,确保鸟类繁衍栖息不受人为活动干扰。”

 

移步室外,浑黄的河水像一条流动的红褐色丝带,而河水对岸则呈现一片紫红色,就像是一张无边的红地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走在黄河边,赞美黄河的诗句也一下子涌上心头,网络名人@刘继兴不由得吟上几句。

 

 

“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在这里乘船去看河海交汇,但不是每次都能看到,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黄河水量要适中,太大或太小都不安全;二是黄河的含沙量要适中,如果太小的话景观就不会太明显;三是渤海的涨潮落潮,当渤海涨潮时顶住黄河水,不会使黄河水很快散开,才能看到泾渭分明的壮丽景观。同时河海交汇还受一些天气、风向等情况的影响。”讲解人员告诉大家,今日天公不作美,大家只能在岸边一睹母亲河的风采。

 

天地悠悠,河海奔涌,走进东营,走进黄河入海口这片世界大河三角洲中最年轻的土地,网络名人@魏新思绪万千:“我在黄河故道边长大,那里曾是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一站。我在玉树探访过黄河的源头,在‘几’字左上角的巴彦淖尔黄河边看过月亮,爬过济南的黄河铁路桥,今天来到位于东营的黄河入海口……感谢黄河,让生命宽阔。”

 

 

探鸟类国际机场,悟人与自然真谛

 

 

在保护区参观的最后一站,网络名人们来到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它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鸟类专题博物馆。

 

 

120厘米左右的高度,体态高挑优雅,眼睛周围生有一圈红色皮质,斜着生长,并且微微上翘……在展示区,网络名人们近距离观看了东方白鹳的标本。“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自然场景的营造,融合多种现代化体验方式和多维度感官设计,生动再现黄河三角洲多样的湿地风貌和繁盛的鸟类资源。”网络名人@花子tt说,上次来东营是专程拍“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芦花荻花,却不知黄河入海口这片辽阔的湿地内还有这么多珍稀濒危鸟类和候鸟迁徙地。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网络名人们参观了“大河息壤—共生厅”“候鸟驿站—共鸣厅”“鸟国探秘—共赏厅”“鸟类天堂—共享厅”四大主题展厅和1000多件标本物。在探寻缤纷多彩的鸟类世界、感悟人鸟和谐共生的自然真谛时,大家也纷纷表示要投入到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队伍中来。“对于‘鸿雁传书’典故的熟知,让大家了解了大雁这种候鸟。可是,大雁居然在这里成为了一种留鸟,可见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是夺么适宜鸟类生活,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当前正处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最前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位置的东营市,面临两大战略叠加、黄蓝经济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向着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方向迈进。东营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有机结合,逐步走上了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开发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