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站好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第一道岗”
2022-03-14 21:24:29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付真卿 王成栋 摄影 欧阳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不仅关系四川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全局。

四川如何站好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第一道岗”?在全国两会期间,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

四川在线:您怎样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态环境工作的要求,就四川而言今年有哪些思路和打算?

王波: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非常振奋,这是一个好报告,是一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实事的报告。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去年,四川水质国考断面优良率达到了96.1%,空气质量优良率是89.6%,均在10个经济大省排第3位。总体上,四川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在持续改善。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具体的重点工作方面,例如“长江黄河上游的上游”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牢固程度。我们和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目前,已连续两年开展考核评价,效果比较好,让川西北阿坝、甘孜两州和31个县(市)把重点重心放在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上来。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又例如城乡污水治理。目前四川农村污水的处理率是65%,排在全国第四位。下一步主要是提高质量,提高管护水平,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加以管控。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主要要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县城和乡镇一级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同时严格执法,加强对污水偷排漏排的依法监管。

还有一项工作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步推进。近年来长江上游这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例如在长江宜宾段,一些多年未见的珍稀鱼类重新出现了。下一步生态修复工作我们有两个重点,一是废弃矿山和尾矿库的修复,二是川西北草原和湿地的修复。

四川在线:我们注意到,在水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构建Ⅱ类水质格局,自我加压。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王波:断面水质优良率是国家的考核要求,我们不过度追求过高的优良率。但四川的水生态本底比较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中已有195个达标,优良率达96.1%,近七成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Ⅴ类、劣Ⅴ类断面全面稳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9.3%,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年度考核目标。同时,近年来我们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生态环保理念宣传,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普及。

根据四川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巩固已有的基础上提出构建Ⅱ类水质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7成以上断面水质达Ⅱ类以上的目标。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信心实现的,但也不是简单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四川在线:您刚才提到了“上游的上游”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水平评价考核,能否详细介绍下这个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起到了哪些效果?

王波:这个指标评价体系没有先例可寻,我们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创新制定出来。整个指标体系共四大板块,分22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重点从森林、草地、湿地、河湖、动植物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例如在绿色生产方式上,我们强调发展高质高效的畜牧业,控制过度放牧,实现草蓄平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在生态修复方面,考核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GDP也在考核之列,但并不作为主要内容。

考核结果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权重占比达20%。考核结果排名前10位的县(市),可以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择优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通过目标考核,倒逼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将原本的“可选动作”变成了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短时间内,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数据显示,仅2020年,川西北地区新增营造林2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29%,较上一年增长0.34%。治理退化草地32.92万亩,完成禁牧6500万亩、草畜平衡11728万亩,川西北地区植被盖度超过85%。湿地面积达到136.13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77.89%。阿坝、甘孜两州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长期稳定达标并全省领先。九寨沟县、稻城县和泸定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九寨沟县、松潘县还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汶川县、色达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四川在线:接下来再说说“下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与重庆的跨流域水环境联治有哪些进展?

王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生态共建共保是一个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我们深化实施川渝两地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启动了铜钵河、琼江、濑溪河等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推动跨界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去年底,我省与重庆的3个共界断面均水质优良;16个出省断面优良水质占比81.2%;濑溪河水质稳定达Ⅲ类;铜钵河、琼江水质稳定提升,80%的断面稳定达Ⅲ类,未达Ⅲ类断面污染指标年均浓度下降明显。

同时,我们将沱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四川省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成渝地区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协同推进重点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与水环境治理。将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2022—2023年)》,初步梳理64个项目,力争通过三年集中整治,实现川渝跨界河流达标。

生态共建共保工作中,我认为有几点经验可以分享。首先是协同立法,通过协同立法,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生态共建共保工作。其次是统一标准,包括污水治理排放、固体垃圾废弃物等处理,我们与重庆实现了统一裁量尺度。另外就是推动一江两岸联合执法,建立工作机制,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等工作。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与重庆一起同心协力,实现一江清水永续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