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千湖之县”美景再现
2023-08-20 18:52:05 来源:青海日报
 

  河流纵横,湖泊密集,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黄河源园区地处三江源腹地,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区,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等,充分展现着完整的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黄河源园区作为母亲河的源头区,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如何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黄河源园区地域面积广阔,归并整合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两个保护分区,总面积3.17万平方公里,覆盖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三个乡镇19个行政村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部分区域。

  黄河源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就是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由于地处黄河源头,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湖泊数量达到5000多个,扎陵湖、鄂陵湖蓄水量达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流量的28%。河流湖泊还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达到了3031.44平方公里。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玛多县生态环境遭遇了危机,出现了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原退化。如今,‘千湖之县’美景再现,生态成果成效显著,转变背后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甘学斌说。

  的确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黄河源园区按照山水林草湖系统治理的要求,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1.69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三江源二期工程、退牧还草、退化草原人工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通过生态修复,黄河源园区生态“成绩单”格外亮眼。2018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玛多位列全省6个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县之一,扎陵湖、鄂陵湖面积与2015年比较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黄河源头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

  为了让黄河源园区居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源园区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护的要求,全面落实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园区内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园区内组建了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居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成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此外,黄河源园区还积极推进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草场损失补偿试点工作,探索开展了“社区+市场+政府”的生态体验模式,组织牧民群众参加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解说培训工作,接待访客,进一步推动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融合发展之路。

  建成国家公园只是开始,如何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守护好江源净土,将国家公园打造成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黄河源园区的思路已然明确。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正确把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创新自然资源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实现机制,探索推进特许经营生态体验、生态畜牧业、优势资源开发等绿色发展产业,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坚持开放、共享、共建原则,建立社区协调发展机制,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新局面。”甘学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