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
黄河文化映照塞上
2024-04-25 13:53:37 来源:中国水利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本报记者 孟砚岷 文/图

  两千多年的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在这里,每一条渠、每一处闸、每一座坝,无不展示着引黄古灌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坚定担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大力推动黄河文化传承与保护,让宁夏水利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守护灌溉工程遗产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千百年来,一条条古老渠道汩汩流淌,用黄河水哺育着塞上万物,它们像镌刻在大地上的铭文,记录着宁夏水利的历史变迁。

  宁夏素有“古渠系博物馆”之称,引黄灌溉始于秦汉,未曾中断。明代王琼的“田开沃野千渠润,屯列平原万井稠”,清代康熙帝的“汤汤南去劳疏筑,惟此分渠利赖多”等诗词,正是对千年古灌渠的生动描绘。

  如今,宁夏引黄古灌区覆盖范围8600平方公里,引黄干渠25条,其中,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美利渠、羚羊角渠、羚羊寿渠、西干渠、七星渠等古渠,经历朝历代开凿延伸,逐步形成了覆盖宁夏平原阡陌纵横、密如网织的引黄灌溉渠系,总长度超过1800公里,同时以占自治区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自治区五分之四的粮食,造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国际灌排委员会称赞它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2023年10月,吴忠市利通区检察院在秦汉渠管理处挂牌成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协作办公室”,推动秦渠、汉渠等古灌溉工程遗产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让千年古灌区在造福灌区人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助推流域经济发展

  九曲黄河与宁夏平原血脉交融,展现着迷人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宁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活”起来,让黄河经济“热”起来。

  黄河岸边,薰衣草生态庄园内百花齐放,在大漠与黄河交融处汇成一片花海。石嘴山市沙湖景区,湖水与沙漠结合成奇妙景观。中卫市在沙漠中培育了以休闲度假、沙漠运动、航天研学体验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打造了“黄河·宿集”热门旅游地、网红打卡地,成为宁夏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汇集了峡谷、湿地、塔群、古渠等众多景观。青铜峡市把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工作放在首位,采取河道疏通、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增加植被覆盖率等多项措施,使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青铜峡市也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设计十里长峡观光游、引黄灌溉研学游、大禹精神寻访游、拦河大坝水工游等特色体验项目,全方位展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传唱宁夏黄河故事

  宁夏水利博物馆坐落在青铜峡水利枢纽坝下的黄河右岸,博物馆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图文展示、视频演示和多媒体特效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黄河岸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全面反映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发展历史,以及历代宁夏劳动人民兴水利、除水害的伟大治水实践。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宁夏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创作电视剧《星星的故乡》、报告文学《垄上行》、杂技剧《山水相依》等多部文艺作品,深受大众喜欢。组织专家编写《黄河民间故事》《黄河文化丛书》《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宁夏故事》等宁夏黄河文化系列图书,这些图书通俗易懂,是讲好宁夏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

  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夏黄河水文化工作专班挖掘梳理《禹开青铜》《大河灵州》《高平川水》等黄河干支流水文化故事,高标准做好宁夏黄河文化故事典籍编写、建设方案编制、数字平台建设等工作。

  “现在的宁夏引黄古灌区是自治区自然条件最优越、人文资源最深厚、民生资源最富集的精华地带。”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挖掘传承“塞上江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推动宁夏引黄古灌区持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