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在吴忠市盐池县开展调研。
调研组就国土绿化、荒漠化治理开展调研。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奔腾万里入海,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位于上游“几”字一撇处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因黄河润泽,造就了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更让生活在397公里黄河沿线的宁夏百姓繁衍千年,生生不息。
尽管面积不大,宁夏却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自此,宁夏承担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如何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成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7月24日到25日,在近3个月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协围绕“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常委们纷纷建言献策。
■ 委员调研:
成效与问题并存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之美入诗入画者甚多。但实际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宁夏就曾面临大量泥沙入河、草原植被破坏、水质污染加剧、水生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黄河“健康”。
4月11日,第一小组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调研。行驶在盐池县城北生态防护林区的山间小路,周围花木繁茂,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让大家感慨不已。
委员们了解到,盐池县近年通过封育管护、综合治理,使该区域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看着在风沙中坚韧的沙蒿、柠条、花棒等植物将流沙牢牢锁住,委员们纷纷为该工程荒漠化治理的成绩点赞。
但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土地资源刚性约束,各地新增绿化用地受限,枸杞等生态经济林出现了用地紧张情况;荒漠化治理成果不稳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缺水,天然植被自然恢复慢,人工植绿成活率低……
委员们建议以恢复生态功能为导向,着重提升绿化质量,构建近自然植被。同时,遵循降水分布、立地条件、能量交换规律,科学布局绿化空间。合理配置“乔灌草湿”类型和密度,形成绿量适宜、结构合理、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防范因修复造成破坏。
“用了有机肥后效果明显更好了,能详细介绍一下吗?”“农家肥使用少,是因为市场价格比较高吗?”这是第二小组围绕“农业面源污染”专题,赴银川、固原两市开展调研的场景。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进展如何?植被恢复效果如何?4月25日至27日,第三调研组围绕“矿山修复治理、创建国家公园”专题深入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进一步巩固好矿山修复治理成果,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和阶段性验收政策,引入第三方开展恢复治理成效评估,严格监督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当前我区在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依然存在湿地资源利用、生态红线和农业生产冲突,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及相关配套系列规章制度尚未完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保护资金短缺等问题。”4月27日至28日,第四调研组围绕“湿地保护修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专题,先后到吴忠市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盐池县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调研。在情况汇总会上,调研组成员直面问题展开讨论。
3个月的调研结束,4个调研小组反复研讨论证,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协商报告初稿。
■ 政府通报:
透过数字见成效
7月24日,自治区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幕。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军向委员们通报了生态保护相关工作。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宁夏这些年的生态保护成果。
从严管控国土空间——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753.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424.1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1802.21万亩、城镇开发边界222.96万亩,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治理土壤环境——完成156亩受污染耕地重金属防治样板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2022年以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5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9%,农用残膜回收率87.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17个畜禽养殖重点管控县(区)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7%。
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0万亩,规上企业水循环利用率96.7%,地级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5%和12%。
贺兰山生态修复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成为践行“两山论”典型。1.26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加速修复,5年内所有生产矿山将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
环境就是民生。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中,“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正逐渐变成现实。
■ 建言献策: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这是新一届自治区政协召开的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可谓是开篇之作。
常委会会议上,大家开门见山,建言献策。
在第一小组讨论中,自治区政协常委魏雄表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绿色发展水平偏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够稳固、资源能源约束持续趋紧等问题。他建议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产业,发展低碳节能产业。发挥宁夏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优势,优化本地能源结构,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培育新兴产业。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以降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耗费。”“调查评价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制定系统修复方案,退出损害生态功能的矿产。”“加快贺兰山、六盘山资源本底调查。科学划定范围和保护红线,统筹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第三小组讨论中,李立、郑子盛、徐勇、康占平等自治区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想法认识、谈对策建议。
湿地,是黄河之肾,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自治区政协常委康俊杰建议,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制定针对不同湿地类型的保护政策,实现湿地总量平衡和功能稳定;立足生态保护现实需求和新的发展阶段,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参加会议的各政府有关单位负责人凝神细听,回应关切,与委员们一道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区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湿地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体系初步健全。”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魏晓宁说。但由于自治区干旱少雨、水源短缺,加之节水灌溉推广应用不足,部分湿地失去水源或正常补水条件,湿地萎缩和功能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改观。为此他建议尽快修订《宁夏湿地保护条例》,加大湿地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对一般湿地保护修复给予资金支持。
对于矿山治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管理与法规处处长汪泽鹏直言:“委员们说得对。一提修复就是工程,一上工程就是填埋矿坑,填埋结束种点树种点草,没有形成自然体系。”他建议:充分科学论证,根据矿山地貌类型、地质结构、土壤土质等因素制定专项治理方案,不能盲目进行工程修复和简单填埋修复;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
思想碰撞、观点对接、共识凝聚……协商会上,大家达成共识:推动建立沿黄九省区联系协调机制、自治区级统筹协调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修订相关法规,强化科技支撑;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治理,确保科学绿化,加大草原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维护生态平衡;完善矿山修复法规政策,加大矿山修复力度……
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表示,要继续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创建、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方面,持续开展系列化协商议政,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发挥政协协商式民主监督的优势,充分运用提案办理、调研视察等形式,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防护林、“三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重大项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宁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梦随黄河逐浪高,塞上江南起宏图。
委员们相信,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塞上江南必将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