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岁月的变迁。
历史上黄河并非都是今天水流舒缓的温驯景象,银川“72连湖”就是长期水患不断形成的地貌见证。千百年来,宁夏人民因饱受黄河水患而进行长期水利开发建设,引水渠、排水沟随处可见,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引黄古渠依旧发挥重要作用,以渠、沟、桥、闸、坝、滩为名的乡镇、村庄随处可见......黄河水利文明在宁夏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长期靠河吃河,逐渐造成重开发、轻保护倾向,在黄河干流采砂、违法堆场、非法生产、违法建筑等行为日益严重。为此,宁夏实施“清河行动”,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清理违法堆场,将全区443平方公里黄河水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扩建黄河标准化提防。
2008年以来,宁夏建设了402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构筑起了一道防洪保障线和抢险交通线。其中吴忠、青铜峡、银川市区段防洪标准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3级,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4级,黄河两岸135万亩农田、7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千百年来,“黄河安澜”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如今的黄河两岸,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组成了风景秀丽的绿色长廊,标准化堤防上的双向六车道路面桥梁,构成全天候、全方位、无障碍的防洪保障线和抢险交通线。宁夏入黄泥沙也从最高时的1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000万吨,生态质量持续得以改善。宁夏人民正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康庄大道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