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内蒙古:母亲河臂弯里的蓬勃脉动
2020-05-26 16:34:59 来源:待添加

“黄河大合唱 九省区媒体联动展现黄河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母亲河臂弯里的蓬勃脉动

从高山出发,在高原前进,经千难万阻,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奔流到海不回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河与长江南北呼应,各自担起新时代的使命。

黄河大合唱,一眼可万里,万里写入大家胸怀间。黄河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联合沿黄媒体大河报、西海都市报、封面新闻、掌上兰州·兰州晨报、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西晚报、三秦都市报、闪电新闻,关注沿黄各省区的生态保障和发展谋划。

“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三江源的白云雪山,黄淮海平原的河道浅滩,入海口的水鸟翩翩。

从今天起,沿黄九省区主流媒体将联袂推出2020全国两会特别策划——“黄河大合唱”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呈现黄河生态之改善、区域经济之发展,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赋予沿黄各省区的定位与使命,以及上、中、下游各省区在协同推进大治理、保护黄河大生态方面的措施与行动。

内蒙古境内的黄河太极湾风貌

黄河流经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形成的沙湖

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流经内蒙古形成了巨大的“几”字弯,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揽入怀中,孕育了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在这里,壮美黄河、辽阔草原、雄浑大漠,共同创造了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在这里,黄河文明与草原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厚重且独特的文化底蕴;这里生机勃勃,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天赋河套 塞上粮仓

有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山越岭,流经巴彦淖尔平原磴口县开始速度放缓,在黄河的灌溉下,这里的土地肥沃,种植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特别是近年来,巴彦淖尔充分发挥河套平原土净田洁的生态资源优势,全面推进高端农畜产品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0亿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麦、葵花、蜜瓜、番茄、枸杞、肉羊、有机奶等名优产品,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磴口县黄河灌溉下的千里沃野

5月中旬的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上的农民们正忙着在地里播种葵花,“现在种上,今年9月就成熟可以收割了,由于气候特殊,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我们这里的瓜子品质优良,颗粒饱满,尤其与天赋河套品牌三胖蛋签约后,每亩地还能比以往增收500元。”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贺彪自信满满地说。他的这份自信,来自母亲河灌溉的沃土慷慨馈赠,更来自“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给予的底气。贺彪是“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内蒙古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的签约种植户,在当地,像他这样通过种植葵花增收致富的农户还有数十万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强大引擎推动下,巴彦淖尔的农产品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巴彦淖尔市目前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93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5593家,入社成员6.1万多人,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社会化服务、流通、林业以及渔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助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连续10年居内蒙古首位,被誉为“塞上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的农艺园”。

重塑“黄河明珠”新形象

黄河乌海段,105公里的壮美黄河与雄浑的乌兰布和沙漠共同创造了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也给乌海市带来了无限生机。每天清晨,沿着乌海湖跑步是市民段曙霞多年形成的习惯。“空气好,风景好。这里是乌海人的后花园,天气晴好的时候,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在附近钓鱼。”段曙霞告诉记者,乌海湖的面积达118平方公里,是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而成,面积相当于18个杭州西湖总和。

黄河蓄水而成的乌海湖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样的好空气好风景,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乌海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得益于不断加大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眼下正是植树好时节,走进乌海,大漠荒山、交通干线两侧、厂矿企业、城市乡村……乌海大地正涌动着造绿的澎湃热潮。“绿,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流沙治好了,树多了,坡绿了,环境自然就好了。”

5月19日,在乌海市治沙造林的第一线工作了30年的“治沙能手”董研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乌海市出动300余人次进行了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的绿化工作,这样的绿化工程,已经成了常态。

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牢牢坚守生态底线,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先后实施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形成了乌海湖西岸3000亩防护林带、东岸3万亩环湖生态系统。昔日“煤城”乌海,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抓住自治区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和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正重塑“黄河明珠”新形象,走出一条具有乌海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子。

小流域治理 让黄河水清澈起来

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即将告别内蒙古流入中原之际,忽然变得恋恋不舍起来,绕着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留下两个接近360度的大转弯,形成令人啧啧称奇的太极湾风貌。站在远处眺望,峡谷两岸壁立千仞,沟壑纵横,黄河之上碧水无波,平静舒缓,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风光,让粗犷的鄂尔多斯高原多了几分江南女子的婀娜。

都说黄河一碗水半碗沙,准格尔大峡谷的景致为何如此特别?

黄河岸边的人家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越超告诉记者,这里的黄河水之所以又清澈又平静,得益于多年来准格尔旗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集中连片成规模的治理,先后成功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砒砂岩沙棘减沙生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同时,高标准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从源头涵养水土,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保护治理成果,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建成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体系。截至2019年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保存面积4465.6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800多座,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65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毛细血管,小流域治理卓有成效,就能为黄河长治久安增添更多助益。”越超说。

强化生态红线“硬约束”

将沿黄各盟市24.72万平方公里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是内蒙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之一。

准格尔大峡谷成为网红打卡地

截至目前,内蒙古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101个项目已建成62个;黄河流域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11段城市黑臭水体于2018年基本完成治理任务,2019年获得7亿元中央财政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资金支持,为确保已治理河段长治久清奠定基础。34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划定批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24处,39个地表水型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此外,为全面加强环境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违法排污问题,进一步改善黄河内蒙古段流域水环境质量,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排污口展开专项排查。主要对内蒙古境内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重点湖泊周边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是否有遗漏未列入监管范围、未依法依规设置、未按审批要求建设、存在排污口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旨在通过排查,摸清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底数,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系统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来源:正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