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黄河“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黄委三门峡水文站,测报水位、流量、含沙量……站长张为民已经“连轴转”了一个多月。
8月3日,完成日常测报后,张为民仍然有些不放心,和同事又一次来河边,检查水文测验缆道安全情况,确保测报设施的正常运行。
“今天测出的流量是每秒1030立方米,不是特别大,但我们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得对得起‘百年水文站’这张金字招牌。”张为民告诉记者,近日水利部认定并发布22处水文站为全国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三门峡水文站名列其中,成为黄河上首个被认定的百年水文站。
据悉,百年水文站是指建立运行时间超过100年,能够长期开展观测的各类水文站。作为黄河中下游重要的干流控制站,三门峡水文站既是三门峡水库的出库站,又是小浪底水库的入库站。它的前身是设立于1919年的陕县水文站,是黄河干流上设立最早的水文站之一。此后水文站历经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几迁其址,1974年1月迁至现址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坝头。
黄河水,其水一石,其泥数斗。水少沙多,是黄河的特点,也是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着力点。百年来,三门峡水文站观测要素涉及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多个项目,已形成了长系列水文观测资料,其中,水位观测资料积累104年,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观测资料分别为92年、95年、99年、74年。
“如此长系列的水文观测资料,从中可发现黄河水文要素历史演变和水文情势变化规律,为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黄河防汛、水量调度、重大治黄实践、国民经济建设等提供重要防汛信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黄委三门峡水文局副局长薛晟说。
百年测站,风华正茂。为加快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今年,三门峡水文站利用黄河调水调沙契机,积极主动用好北方片水文资料整编系统、自动报汛软件等一批先进技术,以及光电测沙仪、微波流速仪等新仪器新设备,实时在线监测河道水沙变化过程。
据统计,在今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该站共进行流量测验7次,洪峰流量控制幅度95.2%;单沙测验50次,输沙率测验4次;水情报汛5121次,完整控制了水、流、沙变化过程。
“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水文预报精度不断提高,预见期不断延长,测报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又快又准又强。”张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