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
“黄河岸边是家乡”系列报道之四:桐树岭人的别样生活
2022-01-24 21:32:23 来源:潇湘晨报

  桐树岭人是见过大世面的。

  20世纪90年代,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座面向世界招标的大型水利工程,举世瞩目,而大峪镇桐树岭村就处于工程腹地。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的10余年间,世界各地的建设者相继涌向这个山村,村里居住的外国人多时近万人。他们长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吃着不同饮食、有着不同生活节奏,让村里人大开眼界,也给村里带来可观收入。当时的桐树岭,商铺门店就有70多家,村民年人均收入上万元。

  曾经紧邻黄河、没有一分水洼地的桐树岭人,只能靠天吃饭。依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村民们填饱了肚子、挣到了钱,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千方百计吃上了“技能饭”。有的学会了工程机械的操作技术,走南闯北;有的通过钻研和努力走进外企,当上了白领。

  桐树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中战介绍,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桐树岭村民购买的汽车、挖掘机、吊车等工程机械就有30台以上。搭上技能快车,凭借着人脉,桐树岭人驾驶着工程机械奔向了全国各地,每年有着不菲的收入。

  曾是村里民办教师的苗德祥,通过自学外语,90年代就在村里干起了翻译,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之后,受外企聘请,成为其中一员。

  站在桐树岭地头,能望见雄伟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采访时,正巧碰到专程从南阳前来的邓先生一家。在看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雄姿后,一家人赞叹不已,艳羡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眼前有如此壮美景色。

  “尤其是到调水调沙季,前来观看的游客会更多,村里的农家乐都需要提前预订。”当了4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中战,和全村人一样,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受益者,也是桐树岭发展的见证者。

  “同国外建设者打交道,我们诚心诚意,因为我们代表着济源乃至中国的形象。”李中战言语中透着诚恳。朴实厚道是山里人的本色,也是一张动人的名片。桐树岭及其风土人情,也一并被推介到了国外。

  2020年之前的几年间,每到夏季,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的师生都会来到桐树岭,进行研学之旅。他们每次都会居住在代艳丽家开的农家乐。交往中,双方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热情好客的桐树岭人会给师生免费当向导,讲述山村的变迁,推介济源的美景,传播壮美的黄河故事,让他们深深感受黄河岸边的精彩变迁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里的人文地理环境深深吸引着这些“洋师生”。他们还走进村民家中,实地感受村庄的变迁。这些来自南半球的师生对生态优美的黄河和蔚为壮观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赞不绝口。黄蓉曾在考察时即兴创作并演唱一首《我爱你小浪底》,表达了自己对小浪底的热爱之情。

  黄河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为桐树岭村的耀眼名片,给村里带来丰厚的回报。如何既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又实现高质量发展。桐树岭人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桐树岭村域面积为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李中战说,“村子后面是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该基地建成后,村里人像呵护生命一样保护着它。”

  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荒山秃岭已经变了模样。走在村后的盘山路上,野鸡、松鼠等不时出没,给行人带来惊喜。

  生活在桐树岭,人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