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围绕黄河战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目前在做什么工作?围绕这些主题,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组织大型采访,拟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人民网河南频道同步推出融媒体作品,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担当。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灯光秀。张怡熙摄
四月的洛阳,牡丹飘香,游人如织。
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景区内,“唐妞”讲解员张怡曼点击手中巴掌大的智能操作设备,50米的巨幅壁画应天长歌便“动”了起来,一幅大唐盛景仿佛穿越时空,呈现眼前。
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为文化旅游“老三篇”;而今,“东方博物馆之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为国内外游客“打卡”的洛阳文化新地标、洛阳文旅“新三篇”。
提升“老三篇”,叫响“新三篇”。洛阳通过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在“古”与“今”的文明对话中,用“文化的力量”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三篇”满足新期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品。曾宪平摄
2021年春节,一群“唐朝胖妞儿”凭借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不仅带火了河南春晚,也让“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展品受到更多关注。春节假期,洛阳博物馆游客量连续多日达到上限,其中有不少游客专门到唐三彩展厅参观,唐三彩女俑迅速“爆红”。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文化家底丰厚,但如果只让历史文化停留在书本上、沉睡在土地里,有说头、没看头,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唯有转型发展、升级供给,才能不断满足新期待。
文物是最好的“讲述者”。走进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可以聆听文物在“开口说话”。博物馆在实物展示基础上,辅以图片、文字、油画、沙盘、模型等,充分融合多媒体、触控屏、数字化等科技元素,通过“玉器制作工艺情景全息动态复原”“我为夏都造园林”等互动游戏,让观众在博物馆内边逛边玩。在数字馆,这里是“最早中国”展示区,二里头遗址诸多的“中国之最”通过三维特效“活”了起来: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宫殿建筑群。
作为河南第二大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优势在文化,破题在文旅。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成功举办。洛阳在国内外的关注度显著提高,2020年9月网民检索量同比增长8倍、环比增长235倍,进入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十名,带动全市国庆旅游收入63.6亿元,占河南全省六分之一。
从央视秋晚惊艳世界、温暖华夏,到外交部发推特向世界推介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洛阳隋唐洛阳城一再成为关注焦点;从“洛阳再现唐宫灯火不夜天”刷屏网络,到清明小长假洛阳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实现“双增长”;从《2019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估报告》中城市美誉度位列全国第四,到2020年洛阳市首次进入中国地级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前十名……
“新三篇”越叫越响,“老三篇”守正出新,逐渐从“观光游”“景点游”向高附加值的“休闲游”“全域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拉动文化旅游综合消费,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让留下来的人不想走、让走了的人还想来。
文旅融合展现城市魅力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夜景。张怡熙摄
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区旁边的天心文化产业园迎来了一天的客流高峰。园区外天堂、明堂在灯光映衬下美轮美奂,园区内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店铺客流如潮。
小强牛肉馆人声鼎沸。这是老板金志强一天中最忙碌也最开心的时刻,“一旁是千年前璀璨的盛唐文化,眼前是烟火气息十足的城市夜生活,这就是洛阳。”
夜经济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去年以来,洛阳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实施“古都夜八点 相约洛阳城”促文旅消费活动,提升洛阳“夜经济、夜品位、夜美丽”。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洛阳夜间消费集聚地之一的天心文化产业园,是洛阳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探索。它的前身是国机重工(洛阳)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废弃的老旧厂房。依托绝佳的地理位置,通过“腾笼换鸟”,重新改造利用,实现华丽转身。
转身背后是洛阳对城市发展的精准定位。洛阳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制造业是当家产业。汇聚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集河洛文化、古都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于一身,被称为“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
塑造个性,拒绝“千城一面”。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紧抓文博行业发展机遇,把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教育”研学模式,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加紧推进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计划到2025年,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开放。
洛阳将文化特色优势,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优质资产”“核心品牌”。让优质而稀缺的城市资源,成为洛阳“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城市竞争力和城市魅力。
区域联动汇聚发展能量
黄河洛阳段湿地风光。曾宪平摄
暮春时节,黄河孟津段水天一色,油菜飘香。“万里黄河孟津蓝”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人。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北临黄河大堤,引进专业文旅公司,租赁村民老宅进行改造,打造沿黄特色民宿。
说起近些年的变化,村民谢应晨感慨:“以往,人们住在黄河边,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如今路通了、岸绿了,大家爱在岸边散步遛弯,没想到自家的老房子被城里人稀罕,黄河变成了老百姓的幸福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近年来,洛阳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研究阐释、文艺创作和交流传播,不断提升河洛文化影响力。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洛阳形成了以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为牵引,隋唐洛阳城等各大考古遗址公园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非遗园区为重点,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为支撑的河洛文化展示体系。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牡丹博物馆等正在加紧建设,沿黄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工程加快实施……
加强区域联动,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和洛平、洛三、洛焦联动发展,积极融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形成“两山四河三片区”文旅融合新格局。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河南文旅发展的新IP叫响2021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携手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标识、黄河流域文化特征的世界级文旅产品。洛阳不断强化与西安都市圈的文旅区域协作,探索发行区域旅游联票,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凝聚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记者 马跃峰 毕京津 人民网 张毅力 霍亚平 洛阳日报记者 郭飞飞)
隋唐洛阳城央视中秋晚会。张怡熙摄
黄河洛阳段湿地风光。曾宪平摄
黄河洛阳段湿地风光。曾宪平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全景。曾宪平摄
洛邑古城。鲁博摄
洛邑古城。鲁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