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 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0-09-10 10:00:51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李虎成代娟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到来之际,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上周在新乡举行。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听听专家怎么说。

  关注黄河“水”——

  设置水资源利用刚性约束,创新监督和协同保护制度

  “从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水环境潜在风险突出、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王东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立足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期进程,承上启下,既要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又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在总体思路上,要明确水资源质量改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风险防范、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等主要任务。

  “要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就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格局,制定和颁布黄河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推行生态与水功能维护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创新流域生态环境监督和协同保护制度。”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柏山说。

  黄河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轩晓博认为,应倡导全民节水,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尤其是要设置水资源利用刚性约束,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采用绿色节水型供排水系统,建立多元可行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协同推进机制,并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社会监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黄各省区用水特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争水问题突出,原来的分水方案亟须调整。”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表示,应建立综合定额预测法、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法集中分配模式下水量分配协商模型。

  关注黄河“滩”——

  滩区安全建设要“因滩施策”,不能搞一刀切

  “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长期客观存在,给综合提升治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道席认为,为推进滩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要“因滩施策”,不能搞“一刀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高军表示,在生态廊道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品种,不宜大量引进外来植物。要整合当地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努力实现生态廊道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广袤的黄河滩区如何综合产生生态经济效益?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草叶研究室主任冯长松认为,作为生态经济型产业,黄河滩区发展优质牧草产业优势显著,国产优质牧草市场潜力巨大,建议在黄河滩区确立以紫花苜蓿为中心的优质商品草生产格局,经济生态双丰收。

  关注黄河“魂”——

  沿黄九省区携手发展黄河文旅大有可为,新乡可建黄河文化长廊

  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中方院长、博士生导师齐凯认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好黄河故事,要有时代精神。沿黄九省区拥有众多资源,文旅发展大有可为,可集聚各方资源,把沿黄最美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优质文旅资源整合起来,让黄河的每一段都发挥出最大价值。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室副主任潘伟斌说,沿黄各市要加强学术研究和文化资源整理,在整个黄河文化中精准确定自己的历史定位,找出自己的典型文化特色,从中选择一条展示主线,以便将本地区文化更好地展示出来。同时,要创新展示手段,将博物馆内的文物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更加通俗的语言推介给世界。

  首都师范大学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广阔支招,黄河故道穿越整个新乡大地,新乡可以利用黄河故道建立文化长廊。

  省美协副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表示,黄河故事承载的是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应包括百川灌河的开放精神、开阔视野的自省精神、寻找不足的看齐意识以及万川归之的爱国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

  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朱恪孝认为,要把承载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的艺术遗产通过艺术管理环节释放出来,让黄河文明、华夏文明、黄河文化转化为新时期的现代文明、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促进黄河领域多省份旅游资源的有机联合,助推沿黄文化大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