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
区域西北丨黄河新故事
2022-03-30 15:55:4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大河奔流,万折向东。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中国减贫成就的重要展示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水为线,以流域为面,沿黄河各省区围绕共同责任、共同任务、共同利益,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中国经济时报选择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宁夏,中游的陕西,解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对西部地区的历史性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建议:在发展路径上,要实现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在空间布局上,要实现统筹谋划和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在推动方式上,要实现区域协同和内外联动有机结合。

破解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铺展开中国经济澎湃的新活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标志着黄河故事新阶段的到来。

更大的机遇、更高质量的发展,都在服务于一个更高的目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甘肃:黄河水源涵养

和绿色发展齐头并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程小旭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经过甘肃段的水源涵养和补给,蓄积足够动能,以奔腾磅礴之势流进沿黄其他省份,最终注入大海。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甘肃段长达913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主要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白银市。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河上游尤其是甘肃段生态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生态修复措施,在水系连通、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存在短板,把生态保护作为支撑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势在必行。

做好黄河水源涵养和补给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为担好上游责任,甘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做好水的涵养、土的保持、沙的治理三篇文章,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甘肃落实落细。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因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而被誉为“黄河蓄水池”。“拔草的人不长个子,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体现了玛曲人对草原和黄河的热爱与维护。记者从玛曲县了解到,去年该县投资1.1亿元,完成草原划区轮牧围栏1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050亩、沙化草原8.25万亩、“黑土滩”退化草地14.1万亩、毒害草地1万亩,实施退化草原改良9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人工造林0.31万亩。

图片来源/新华社

甘肃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黄河起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州,成黄于临夏州,水土流失是临夏州域内黄河保护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保护母亲河,临夏州对分散居住在艰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24万群众进行生态宜居搬迁,让生态保护和长远发展齐头并进。临夏州全域为黄河流域,承担着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任,基于此,临夏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把临夏州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

兰州市提出了打造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水体健康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生态产业的示范区目标,并建立《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储备项目库》,共谋划储备7大类349项,总投资9507.3亿元。去年3月,兰州率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

张建君建议,加大对黄河流域上游生态补偿的力度,设立旨在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黄河绿色发展基金,在“十四五”时期每年把不少于500亿元的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投入到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切实改变黄河流域上游所面对的生态欠账与生态挑战。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年,甘肃两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达到102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达到1001.8亿元。其中,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7%。

近年来,甘肃把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十大生态产业作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并呈现出支撑越来越实、规模体量越来越重、带动效应越来越强等态势。

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上,一方面,甘肃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加大转移支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十大生态产业规划和行动计划,正确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甘肃设立目标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政府首期已经出资20亿元,采用母子架构,母基金目标规模4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股设立10只子基金,支持十大产业发展。

在张建君看来,十大生态产业是支撑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他建议,在黄河流域甘肃段内,筹措一批十大生态产业资金,汇集一批十大生态产业项目,以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产业的发展来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生态类产业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如智慧黄河建设)可以推动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过日子”产业要加快发展。建议尽快组织力量开展十大生态产业和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先行区:黄河在宁夏是怎样的存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何玲

1月26日,黄河宁夏段冰面的第一声开河崩裂,为塞上江南带来春天的消息。

秦渠、汉渠、唐徕渠,宁夏平原有100多年历史的古渠道1224公里,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宁夏是唯一全境

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黄河宁夏段长达397公里,占黄河总长的7.26%,横跨黄河上游的峡谷段和冲击平原段,银川平原是物产丰富的引黄灌区。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0年7月底,《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出台。

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故事,有了更宏大的叙事背景,更高远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宁夏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后劲不足问题突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为追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走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宁夏,擘画了豁然开朗的蓝图。

先行区之“先”:考验

大局观、责任感、创新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郁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先后6次召开先行区建设推进会,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11个规划方案,率先开展省级黄河保护立法并颁布实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

率先在黄河流域开展“四水四定”专题研究,制定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形成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去年农业节水3.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2%。

先行先试改革加快推进。加快确权、赋能、定价、入市步伐。以用水权改革推动节水增效,2021年用水权交易3000万立方米;以土地权改革推动盘活增值,在国家平台交易新增耕地指标2.1万亩;以排污权改革推动降污增益,建成了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完成了1084家企业排污权确权;以山林权改革推动植绿增绿,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业收益权,林权流转面积15.7万亩。

启动了“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16.9%;狠抓源头治理,让水更清,积极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狠抓污染防治,不断完善污染物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减少肥药用量措施。

坚持黄河安澜,构建坚强防线,夯实先行区建设之基。443平方公里黄河水域划入了生态红线范围,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基本建立了“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围绕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争取国家出台了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17条政策,争取批复了首个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大力发展九个重点产业,去年制造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5.1%。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被写进了今年两会计划报告。

历史与当代、自然与人文、保护与发展,三组关系下黄河故事的宁夏篇章,正在奋力书写。

陕西:黄河岁岁安澜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潘英丽

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在水资源总量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生态用水占比显得更为不足,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高能耗产业,给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提速,陕西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

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黄河宁,则天下平,防洪仍然是黄河治理的头等大事。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面积占65%,地形复杂,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壑纵横、土壤侵蚀类型多样,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水少沙多是黄河的重要特征,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抓好水土保持。”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刘西建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共建成淤地坝3.4万座,占全国58%。“如果通过创新淤地坝建设机制,改造和高效用好现有淤地坝,陕西还有相当于新建淤地坝3.5万座的潜力,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安全等级、拦粗排细和延长寿命,有效减少入黄泥沙,还能为下游节省清淤加堤费用1300亿元左右。”陕西省省长赵一德两次批复刘西建提交的这份决策报告,目前正在形成建设方案,落地后将为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良性恢复作出陕西新贡献。

聚焦黄河西岸和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沿岸生态建设,渭南市黄河办主任王晓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渭南将重点打造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在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中,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韩城市是陕西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在韩城境内流长65.5公里,近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2.5%,加上黄河主流西靠,部分村庄多次搬迁,水资源利用日趋紧张,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而新兴产业目前也还未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土地资源要素与经济总量增长之间矛盾突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国家支持韩城建设黄河生态保护先行区推动其工业转型升级。

“我们将继续对龙钢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融入关中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黄河流域形成专业化协作的配套产业体系尽韩城之力。”韩城市副市长郭继锋告诉本报记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指示精神,2021年12月,陕西省编制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5个总体目标,制定12项重点任务,谋划储备重大项目(工程)400多个,总投资4万多亿元,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建好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黄河流域沟通东西、连接内外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相较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其主要城市的空间分布独具特色,黄河中游成为构建沿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陕西西安交通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已成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然而,西安原创技术与高精尖科技基础虽然雄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开放水平却普遍偏低,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亟待与长江流域联动发展。

陕西省商务厅开发区工作处处长徐建在调研时指出,在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背景下,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应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高水平打造开放平台有助于贯通黄河上中下游单个节点城市转向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强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往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国家重要战略区域的联系,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九曲黄河奔流入海,要让黄河岁岁安澜,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非一日之功。当前乃至今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多项举措,必将为实现沿黄人民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