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美黄河
江山壮丽 我说黄河丨石碑上的黄河记忆
2023-09-04 09:52:57 来源:央视网

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韩雪。

你知道关于黄河源头最早的记载在哪里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有怎样的史料依据?我所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在这里,千年来的黄河记忆被一笔一画镌刻在青石上,成为历史的见证。

西安碑林博物馆

1100多年前,唐文宗下令,把包括《论语》等在内的12部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于是,有了《开成石经》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厚、最重的石质图书,也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古人关于黄河源头探索最早的记载就在其中的《尚书·禹贡》里。

《尚书·禹贡》对大禹治水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提到黄河的起止点,文中说:“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而同样收录在《开成石经》中的辞书之祖《尔雅》,则在《释水》篇中对“黄河”做出这样的解释:“河出昆仑虚,色白。”

《尚书·禹贡》中关于黄河源头的记载

《尔雅》中对黄河源头的解释

“积石”“昆仑虚”究竟在哪里呢?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分别指的是青海、甘肃边界的积石山和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脉,它们都被认为是黄河源头附近的重要标志。但从2000多年前开始,正是这些文字,指引着历代人们对黄河源头不断探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使历史文献第一次具体地记载了黄河出自西域的观点;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最早认识到了黄河源出青海星宿海;唐太宗时期,在征讨边境的过程中,中原人民第一次亲自发现黄河的真正上源;元朝和清朝,都曾多次派出专人考察黄河源;随着科技发展,1978年,我国终于正式测定,青海的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

石碑上的文字见证着历史,承载着关于黄河探源的记忆,宛如连接古今的丝带,将古人的推测探索与今天的科学验证联系在一起。今天,黄河之源已不再神秘,但透过这些经典古籍,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黄河”在古代华夏儿女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

黄河青海段

“黄河清,天下宁。”近8000年前开始,黄河流域就有了原始的农业活动。然而,堆积的泥沙,也经常造成黄河河道堵塞、频繁改道、洪水泛滥。除了《尚书》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历朝历代治理黄河的努力也一棒接着一棒。

现存最早的大型黄河水利图碑《黄河图说》,就是其中的见证。它是明代著名大臣、学者刘天和在1535年治河竣工后所刻。

《黄河图说》图文并茂,被誉为最杰出的黄河治理专题地图。它的记录范围北到山东德州,南临淮河,西起陕西潼关,东到泰山,采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手段。在这块石碑上,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朝中期黄河中下游的大致走向,还有黄河河道变迁、五次流入运河以及相关通淤工程的情况。而碑面左上角题为“古今治河要略”的刻文中,还记录着更早的古人们治理黄河的策略。比如“开水门、分支流、疏浚河道”,这十个字里包含的智慧时至今日依然指导着我们的水利工程实践。

《黄河图说》

同样见证了“治河”努力的,还有被刻在石碑上的《黄河三界图》,它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灾后地籍图。那一年,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的潼关发生水患。水灾退去后,为了避免耕地地界混淆而发生土地纠纷,村民制定社规,大家共同遵守,并将这些内容绘图刻石,作为凭证。横平竖直的一道道刻线,是灾后重建的土地划分依据,更诉说着百姓与母亲河共生共存的坚定信心。

《黄河三界图》(局部)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虽然这些记载着黄河故事的石碑并不算是游客们眼中最热门的宝贝,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碑石上的黄河故事,是我们的责任。我和同事们围绕“黄河”的主题,对相关的碑刻文物资源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理,每当穿行在碑林之中,于碑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昔日母亲河的身影,我都特别感慨。青石无言,丰碑有语。千年万年,沧海桑田,历史上黄河的河道变了又变,但中华儿女治理黄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和行动从来没有变。黄河文明,也正是在这坚韧的民族品格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副主任 王湛:

《开成石经》中的记载,引起了人们对于黄河起源的探索。此后,古人探求黄河河源的努力从未停止。《黄河图说》的记载补充校正了《明史》等文献中的缺失和错误。同时它以中国传统的绘图手段,图文并茂地描绘了黄河及其重要支流,也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黄河三界图》则体现了积贫积弱的晚清时期,人们仍然积极地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国历史上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与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无论自然天灾多么凶猛,我们智慧化解,辛勤建设,在母亲河边生生不息。

在古代,每当遇到有纪念性或者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的时候,人们会将其刻在石上,以流传后世。所以就可以理解黄河作为一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河流,关于它的疏浚治理、纪念歌颂等文献资料自然就会被刻在碑文之上。历朝历代有这么多关于黄河的碑刻,正是这条母亲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体现,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黄河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